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服装定制  皮棉  盛泽  卢比  美棉  化纤  降税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12家纺织服装企业代表重温贸易变革

   日期:2018-12-10     评论:0    

2001年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该议定书在12月11日生效,中国也在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

再过3天,距离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就满整整10年了。

10年,对企业意味着什么?我们在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之前就曾被一个“问题”震慑:有太多的企业甚至还够不上10岁这个并不算大的年纪。因而愈发感到,有资格参与入世话题讨论的企业,本身就是变革时代的见证者、行业历史的创造者。

回头来看接受本次调查的企业,有两点印象格外深刻。

其一,多数接受采访的企业都表达了同一个心声:加入wto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世界给纺织打开了一扇窗。

其二,如果不是因为采访的“打扰”,一些企业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尽管纺织行业被认为是中国入世后最受益的产业之一,但“早已习惯了市场环境”的确是企业辛苦劳作背后的真实心境。

遗忘或者忽略,有时是件好事,有时反而衍生麻痹。

说起10年前,企业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被各种配额捆绑的苦楚。说起5年前,不少企业还能顺手抄起案头的辉煌数据。说起即将走完的10年,有些企业在提醒之下梳理了过往的经历与经验,有些企业则在出口下滑的事实面前遗憾地放弃了话语权。

大浪淘沙,沉浮皆有可能,最重要的是不能遗忘。而这也正是本报策划“入世10周年纪念专刊”的意义所在。

现实提醒我们,中国在世界贸易领域的地位越高,我们面对的贸易争端和“合理障碍”可能越多,并且这种风潮已经开始从欧美发达国家向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蔓延。在世贸组织自由贸易体制下,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早在10年前,就有专家提醒,入世后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要想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更多地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激励和保护自己。

然而数据显示,2001~2004年,我国纺织行业专利数量低于4000件;2005年同比增幅最高达95.7%,其后增速减缓;2010年纺织行业全部专利数量31551件,同比增长12.5%。目前我国纺织专利库收录了20多万条专利数据,但在我国专利总数中占比较小,与我国纺织行业的规模不甚协调。

在多元化的利益面前,企业怎样合法合理地规避,本身就是一个考验。除了热情到位、眼界到位,“工具”更要到位。

双山集团新产品利润将近一半

入世10年是江苏双山集团突飞猛进的10年。2001年总资产2.32亿元,销售收入3.18亿元,利税2132万元。到2010年底,集团总资产10亿元,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1.28亿元。集团公司主要生产毛、薄绒面料、腈纶绒毯、毛绒系列玩具,远销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棉纺织行业50强、全国毛纺织行业10强。 双山集团抓住入世机遇,夯实纺织基础产业,加大对部分陈旧设备和生产线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先后投入5亿多元,新建10万平方米主厂房,新增喷气织机100台,新增纱锭5万锭,完成10万纱锭搬迁,建成350台无梭织造中心,每年科技创新经费均达2500万元以上,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1%。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36.5%,新产品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43.6%。集团先后生产50多个面料新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客观分析市场形势,创新经营思维。集团通过来料加工化解原棉和纱价降价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国内国外市场的互补性,增强对市场风险的应变和适应能力。通过多元化发展,提高风险承受能力,近年新增利税3500万元,同时把握国家金融政策,建立小额贷款公司。

红豆集团“组合拳”应对市场波动

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有可能性”。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红豆集团外贸自入世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10年增长10倍。尤其是过去5年,红豆外贸比例持续上升,金融危机期间逆势飞扬,2011年更是再创新高。红豆外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取决于红豆在外贸上不断加大的研发设计投入,另外也与红豆的品牌效应密切相关。其实,做外贸与做内销一样,也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江苏红豆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是红豆集团属下的一家外贸公司,截至今年11月底实现销售收入同比100%、利润30%的逆势增长,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堪称奇迹。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和不确定性,红豆主动出击,打出“组合拳”积极应对。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新产品研发,通过自主开发、资源共享、参加展会、调研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抢占市场。在加强成本管理的同时,加强外协管理,对质量不过关的外协单位,坚决终止合作关系。在加强自身生产管理和计划管理的同时,加强风险防范,绝不做无信用认证和资质认证的订单。

泰和新材间位芳纶攀升世界第二

入世10年是中国特种纤维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最早的特种纤维生产企业——烟台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成长壮大的金色岁月。

企业入世10来的良好发展,首先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如果没有入世后市场需求的暴发性增长,没有国外订单的示范、引导和提升作用,氨纶、芳纶这些高新技术特种纤维很难在国内得到如此快的推广应用,国内市场很难打开局面,中国的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就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泰和新材是中国首家氨纶生产企业,到2000年入世前夕,公司氨纶生产能力只有2500吨/年。入世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的激增,拉动了国内氨纶行业飞速发展,到2011年底,公司的氨纶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到30000吨/年,比投产初期整整扩大了100倍。泰和新材公司20世纪末开始介入间位芳纶的研发,项目在2000年尚处于中试阶段,如今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能力达到5600吨/年,攀升至世界第二位。

宏达高科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俱全

入世10年来,宏达高科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经编行业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以经编、家纺、医疗器械(b超)和产业投资为主的产业格局,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宏达高科率先实现汽车内饰面料国产化,成功成为大众、通用汽车的配套供应商。入世10年,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汽车市场取得了巨大发展,宏达高科作为汽车内饰面料国内主要生产厂家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机遇。宏达高科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经编面料生产厂家之一,入世之后国际合作加深,已成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奔驰汽车、宝马汽车、海马汽车、奇瑞汽车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并出口美国、德国等国家,汽车内饰面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同行前列。公司还建有高性能经编材料研发中心和纺织工业汽车用纺织品检测中心。宏达高科从2001年1.6亿元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润,到目前6亿元销售收入、7000万元利润,都深刻说明入世10年来宏达高科的巨大变化。

华纺股份市场结构形成“5个20%”

入世10年来,华纺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国际面料市场积极探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回报。与10年前相比,公司主导产品中印染布年产量翻了一番,出口创汇规模由4800万美元提高到21000万美元,出口比重也提升到80%以上,其他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令人惊喜。

华纺公司从1991年底开始尝试做自营进出口贸易,而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则是在中国入世后的这10年间,自身完成了由被动跟从市场到超前研发产品、主动引领消费的嬗变。10年前,公司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除中国香港、美国及非洲市场外,其他市场领域尚少涉及,而欧盟、南美及南太平洋地区几乎还都是空白。如今,公司走出了一条稳健经营的路子,“lyocell织物染整新产品”、“冰凉玉”、“天丝”系列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特别是适时调整的营销战略思路,使“国际华纺”的构思越来越明晰。如今,公司的市场网络、客户分布已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结构形成了“5个20%”的特点,即:在公司销量中按照产品去向划分,美国、欧盟、非洲、国内、亚洲及其他市场各占20%。。

1/212下一页尾页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