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全球各大制造业企业纷纷从中国向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国企业也希望在海外建厂以降低生活产成本。但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找廉价生产地时大多遭遇失望,因为像越南、孟加拉国等地的交通、物流及上下游支持产业均不理想,生产率远不及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11月8日报道称,梁先生的女鞋制造公司总部位于香港。由于内地劳动力成本近些年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增加,梁不得不把自己设在东芝的工厂工人从三年前的8000人减到现在的3000人。今年秋天,他前往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地,想寻找一个“替代生产基地”。
孟加拉国工资是中国的20-30%,工人们每周工作48小时,孟国政府还向外企提供10年的免税期,但梁还是大失所望。“那里的交通拥堵太夸张了,工厂里每人都有个发电机,因为电力供应很不稳定。”梁先生说,“糟糕的物流也使工作很难高效。”
而埃塞俄比亚虽然工资比孟加拉国还要低,但梁先生根本找不到制鞋的支持性行业,比如鞋掌和硬纸板工厂,而且位置太偏僻。印度“难以忍受的贫困”也使他放弃了在印度金奈建厂的想法。现在,梁先生对于他是否要把工厂搬离中国很不确定。
报道称,中国制造业的环境使很多企业想搬迁至南亚及东南亚国家。上周,北京咨询企业龙洲经讯发布预报称,中国2012年的出口增长将降到9%。很多工厂主,如生产手提包的刘先生,都想过把工厂搬到越南等地。但是,他们最终都选择留在东莞,因为供应网络和工人生产率更理想。
还有一些公司则在中国及国外都建有工厂。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自2007年起开始在越南建立纺纱厂。越南的月工资是1200元,中国则要2000元,而且越南的新工厂自动化程度更高,需要的工人更少。该公司老板惠先生(音)说,他现在在越南有4000个工人,在中国有一万工人,全公司产品的四分之三都在中国销售。惠还补充说,中国企业大多不愿意搬迁到外国,因为他们“不熟悉如何管理与他们文化不同的工人。”
即使在纺织、服装、玩具这样劳动力极密集的行业,中国的制造商们今年的涨价幅度10-20%,表明他们“拥有一定的定价能力”。投资咨询公司瑞士信贷集团的经济学家董涛说,原因很简单,“没有发展中国家能超上中国生产效率的一半。”
报道最后称,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极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优良的港口、便利的高速公路,这使厂商们很难在别的发展中国家找到替代。“当中国从这样的状态中成长起来后,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中国。”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