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化纤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在行业整合中抢抓新一轮市场机遇

   日期:2018-12-11     评论:0    

□解读人:北京大学中国产权与pe市场研究机构 孟令余 毛振宇

2011年三季度中经服装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服装产业总体景气度有所回升,多项指标好于预期,但仍存在服装生产偏冷、行业赢利水平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剧增等问题。短期来看,受到经济预期下行、成本攀升、流动性趋紧、外需不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服装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隐忧,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行业洗牌趋势将加速。但长期来看,随着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中国服装市场将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

生产经营不容乐观

中经服装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三季度我国服装产量66.78亿件,同比下降7.6%,服装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689.5亿元,同比增长23.7%。与二季度相比,略有好转,这主要得益于今年服装企业提前进入秋季服装生产和产品出厂价格上涨两个利好因素。三季度服装制造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8%,涨幅仅次于今年一季度的历史最高位(3.9%)。

2011年以来,无论是运动品牌服饰企业,还是女装、西装以及休闲服饰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提价。9月7日,在第13届江苏国际服装展会上,波司登等多家企业表示,受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的影响,今年推出的新款秋冬服装价格涨幅在10%至20%不等。由此可见,三季度服饰零售额的增长,更大程度上是单价的增长,量的增长则相对有限。

三季度服装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从一季度5.9%的高点迅速回落至4.5%。成本上升是造成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工资福利攀升加上“用工荒”问题的出现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租金上涨、运输价格上调引起商业成本增加;同时,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且能源供给紧张造成制造成本上扬,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带来服装业融资成本提升等等。

2011年8月的产业数据显示,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为170.88亿美元,环比下降1.19%,同比上升26.91%。棉纱线出口数量累计值为29.12万吨,同比下降24.62%。目前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金额增长主要是由于单价增长导致,而非订单扩张,8月的新出口订单pmi下降到了48.3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议价能力增强,另一方面说明外围市场经济低迷导致行业的外需萎缩,以及部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等人工成本、租金成本更低的国家。预计四季度,受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短期难以解决等的影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外需增长将减弱。

行业洗牌趋势明显

经初步季节调整,2011年三季度服装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2.4亿元,同比增长124.7%,环比增长100.3%。考虑到销售利润率水平下降、用工、生产、运输、融资等方面成本持续走高等多方面不利影响,服装制造业亏损情况短期内可能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截至三季度末,服装制造业的产成品资金占用为675亿元,同比增长28.7%。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服装库存量已经达到生产量的20%,约为150亿件,每年的增幅还保持在10%。根据正常增速预测,2011年将产生170亿件的服装尾货。由于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速度快,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库存成了最令服装业界头痛的问题之一。如果产品大量积压,不仅占用公司运作资金,耗费人力、物力,也使公司的管理成本、获利成本增加,拉长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公司的整体利润,甚至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库存过高对拥有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影响可能较小,但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存货过高必然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

目前我国服装市场的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不过大规模企业、品牌企业数量正不断增加。在市场格局还未稳定下来的情况下,有后劲的企业上升势头将非常迅猛。因此,服装制造业企业将面临“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局面,困难企业生产经营将更加困难,小微型企业困难加剧,行业整合将加速进行。

抢抓未来市场机遇

尽管短期内服装产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中国服装产业还是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7%以上,这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相近。参考日本发展历史,1967年后服饰消费增速维持在10%左右,这种高增长一直持续了9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1年7月发布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增加了两倍,到2010年底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然而,14岁至45岁城市消费者的人均服装消费仍较低,每年仅为1150元人民币。而美国和英国同类消费水平折合人民币分别为5770元和5020元,预计中国服装市场将在未来10年内再增长两倍,2020年将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这表明中国服装行业在未来10年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也在经历快速的变革,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消费者而言。首先,市场更加透明;第二,消费者在购物行为当中更加注重社交、社会化,他们会用电子方式和朋友交互,不再盲目相信零售商;第三,消费更加个性化,他们需要更有特征的产品。

由此,服装制造业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并采取有效途径去适应这些变化和引领市场需求,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提前布局二三线城市。“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在服饰方面的消费水平将大幅提高,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可能大幅快于一线城市,因此在国外需求不振、一线城市市场日益饱和的背景下,尽快抢占中小城市市场份额是能否抓住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环节。许多品牌服饰企业现在采取在二三线城市扩张的渠道下沉策略也印证了这一点。

其次,着力构造独特的、差异化的消费者体验。由于消费者日益熟悉时尚和互联网,企业就需要更多地考虑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方式。bcg预计,中国网购者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1.45亿增至2015年的3.29亿。随着来自互联网的消费者日渐增多,网络渠道的重要性势必越来越明显。虽然服装已是电子商务的热门品类,但很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还没有零售商在中国成功实现真正的多渠道零售体验。多渠道库存的实时可见性、物流服务的可靠性、产品退换的便利性和跨渠道促销的协调性,将是服装市场网络化的重要保证。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