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承载着数千年民族服饰文化传统的“非遗”项目的传承,武汉纺织大学一群充满现代时尚气息的服装专业大学生,历时三年,踏遍湖北乡村,深入弄堂绣坊,调研汉绣生存现状,对话汉绣大师,体验绣娘生活,感悟民俗文化,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并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
2008年,汉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暑假时间,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学子组成社会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深入武汉、荆州、荆门等地,遍访与汉绣有关的人、事、物。
直面汉绣遗产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难题,同学们利用平时所学,开始探索解决的办法。他们完成了调研报告《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认为工艺美术传承和发展中的许多文化问题,必须要通过文化学的研究,为其提供支撑;他们提出要通过纺织服装学的研究,挖掘刺绣的历史、文化、科技内涵,拓展刺绣产品的使用范围,创造刺绣新的形态;他们建议运用现代管理学原理,加快汉绣人才培养,推进汉绣的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他们希望学术界和政府职能部门都能积极参与和广泛关注,支持刺绣遗产的传承发展,以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实现其良性的动态循环。该报告执笔人之一,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郑高杰建议,结合文化传统和市场喜好走一条“雅”、“俗”共存的产业道路,既要体现汉绣作品的民俗性,也要追求作品的工艺化和审美感,在全面开拓生存市场中重振汉绣雄风。
武汉纺织大学已经连续十一年稳居中国高等时装院校专业影响力指数榜首,近年来,该校服装学院以艺术、工程与美学为学科支撑,形成了“集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身”,“融历史、文化与民俗为一体”的大服装理念。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身体力行,再次来到汉绣基地杨小婷工作室,开始亲手尝试汉绣针法,亲身体会荆楚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武汉市委宣传部筹拍的2011年武汉最新城市形象宣传片《魅力武汉》中,同学们身着旗袍,手拿针线,化身“汉绣绣娘”,参与创作汉绣长卷《五十六个民族》,在针黹女红之美中成为汉绣代言人。非遗传承,保护汉绣,纺大学子在不懈努力。□ 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