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幅高于全国”,“进出口首次双过百亿”,是日前公布的官方通报中对我省8月外贸的描述。然而,在那些中小出口企业眼中,8月,却有着不尽相同的图景。
“还有一个半月的订单空缺”
“今年企业的形势要比金融危机的时候更为严峻。”谈到8月份外贸,银洁销售总监常浩声音低沉。
银洁集团主要生产家纺用品,产品销往欧美日等国家。2008年的金融危机,银洁曾躲过一劫。“当时,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在美国,银洁那时出口的主要国家在欧洲,因此幸运地躲过了金融危机的第一波冲击。”常浩说。
2010年,国际买家普遍进行了补货,银洁的生意也变得红火起来。但到了2011年,形势发生了逆转,日本发生大地震,欧盟深陷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尚未从谷底爬起,银洁的三大出口市场,7、8月份订单都出现了萎缩迹象。
“与去年同期相比,8月份订单额基本持平,但去除产品价格上涨因素,订单量实际上减少了5%。下半年的情况不乐观,目前我们还有一个半月的订单空缺。”常浩表示。
事实上,受到冲击的不仅是银洁集团。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回落印证了外需疲软的说法。数据显示,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降至48.3%,这也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以来首次回落到50%的萎缩区间以内。
一时拿不出钱推掉一张大单
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不同,如今的银洁不仅要面临外部市场的压力,还要面临国内成本的飙升。
“近两年,棉花价格涨了3倍,尽管现在棉花价格稍有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成本未见明显减少。另一方面,英国、希腊等客户都在压缩订单,且周期明显缩短,半年的单基本消失不见,大部分都是3个月的短单。”常浩显得很无奈。
威海贝童玩具有限公司纯做出口,产品主销欧美、中东。公司员工刘新颖告诉记者,一般而言,用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10%-15%,工资上涨成为成本增高的第二大来源。“我们工厂有70多名员工,去年基本月工资为1500元,今年普遍到了1800元。”即使这样,公司招工依然十分困难,员工缺口高达30%。
济南凯孚瑞轴承有限公司经理侯继刚则坦言,目前企业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因为公司场地是租来的,而银行贷款往往不接受经营租赁权质押。由于不能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他只能在熟人圈中谋求民间借贷。
“不久前,一个客户想要500万元的产品,刨除利润和客户定金外,企业还要投入300多万元。由于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一张大单就这样给推掉了。”说起这些,侯继刚依旧感到心疼。
为了活下去“亏本也要做”
“客户给你qq的价钱,却让你给他一辆宝马,这种生意能做吗?”对此,三通食品潍坊有限公司经理刁学彬的回答是:“亏本也要做,活下去是首要目标!”
刁学彬的话,道出了目前众多中小出口企业的无奈。
除了原材料、用工、融资成本的上涨,出口型企业普遍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8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23个交易日中,11次创下汇改以来新高,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快速升高。以2005年7月宣布汇改时的汇率计算,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达27%。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约3.7%。
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出口企业接单时会锁定一个汇率,当时可能还有5%-10%的利润,经过采购、生产、交货一系列工序,拿到钱的时候往往在几个月之后,汇率已经变动,纯利润率可能要少几个百分点。
即便如此,国外客户还在拼命压低价格。刁学彬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今年以来,国内冷冻草莓一吨的价格在7600元左右,而他卖给客户的价格仅为8000元/吨,扣除用工等成本,公司每吨实际亏损300多元。
虽然在刁学彬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卖血”行为,但实属无奈之举。“打国际市场,不是吃这盘菜不吃那盘菜一样简单。现在,外需市场不活跃,客户需求不旺盛,大家都在抢订单。”
他补充说,“之所以亏本都得接,是因为市场丢了,就再难找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