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县棉纺织产业发展概况
棉纺织产业是新野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止目前,全县涉棉企业达到136家,纺纱94家,织布22家,捻线18家,轧花14家,浆纱3家;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企业114家,其中10万锭以上企业2家,2万锭以上企业12家,1万锭以上企业39家,5000—1万锭企业36家;全县拥有纱锭总数达到170万锭(含气流纺折合),织机2973台,捻线机219台,轧花机62台,固定资产达到30亿元,从业人员3.5万余人,年产棉纱30余万吨,织布2.2亿米。
当前,国内纺织市场形势依然十分低迷,原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3级棉价格从年初3.1万元/吨下跌到1.9万元/吨,跌幅达39%;32s棉纱从年初的4.3万元/吨下跌到2.6万元/吨左右,产品价格每吨下降1.7万元,跌幅达40%;我县棉纺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产品出现亏损,大部分棉纺织企业产品积压较多,生产经营困难,被迫采取停产、限产等措施来应对当前危机。据统计,全县136家棉纺织企业中,53家企业停产,占全县棉纺织企业总数的39%;77家企业限产,占全县棉纺织企业总数的57%。同时,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收紧银根,贷款利率不断提高,各大银行在收缩控制发放额度的同时,在基准利率上又上浮20%-3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
上半年,全县114家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生产纱线16.3万吨,同比增长9.8%;生产布料1.01亿米,同比增长7.2%;完成产值127.12亿元,同比增长19.2%;实现增加值35.1亿元,同比增长19.2%,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4%。上半年,全县棉纺织产业仍然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得益于一季度较好的市场形势,而棉纺织产业的“一支独大”也说明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二、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
1、行业产能过剩,县内产品趋同性强。由于行业出口减缓,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棉纺织企业订单减少,导致我县棉纺织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同时,我县棉纺织企业的产品多为棉纱、坯布等,产品趋同性强,产业链条不优化,销售地也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等东南沿海地区,价格恶性竞争现象不断,极易受到国内行业大势的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高。
2、棉价持续下跌,波动较大。去年棉价暴涨时,不少上游加工企业都参与了囤棉运动,助长了棉价不断上涨。今年3月下旬以来,由于国家信贷政策趋紧、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以及棉价“高处不胜寒”等因素综合作用,市场炒作的风潮渐退,棉价持续下跌,大幅波动;加之市场买涨杀跌,下游企业由于害怕棉价继续回落而不敢购进棉纱、坯布,多数企业持单观望,延迟采购,等待棉价企稳。另一方面,弱势形态下下游纺织接单较为谨慎,今天的库存也许就意味着明天的亏损。对棉花后市的不确定性预期,使得整个纺织链条的企业如履薄冰。
目前,3级棉价为19200万元/吨左右,已经跌破了今年国家19800万元/吨的新棉收储价,但现在离新年度收储尚有一个多月,目前市场只能在煎熬中等待。业内预测,短期低迷形势仍将持续,若要棉花市场回暖,还需外力支持。
3、信贷政策趋紧,经济增速趋缓。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货币信贷政策从适度宽松调向稳健,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的历史高位,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的累积效应会越来越大,年内贷款规模不会有太大提高。当前,在国家严控cpi、打压房价的过程,纺织行业受到了拖累,国内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利润、产量、工业增加值等基本指标,在当前出现增速明显回落的现象,企业盈利面临较大困难。
三、下步发展对策
1、坚定信心,高度重视棉纺织产业发展。我县棉纺织产值占全县工业总量的80%,提供地方税收占全县地税的1/3,尤其在吸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县委、县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高度重视棉纺织产业发展。一是要建立县四家领导分包联系重点棉纺织企业的制度。各领导每周要到分包企业调研或座谈一次,着力帮助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引导企业坚定信心,保持现金流,在困难时期屹立不倒。二是要加强棉纺织企业调度分析。充分发挥县工信、统计等部门职能作用,及时调度分析,把握行业运行态势,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实情,提出建议。三要抓好企业家的培训工作。采取邀请国家棉纺织协会专家、举办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分析会等形式,引导我县棉纺织企业正确分析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有效规避风险。
2、抢抓发展机遇,稳步推进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企业产品、技术和装备的升级力度,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要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对棉纺织企业税费采取减免缓政策,增加企业技改投入和科研经费支出,逐步健全企业技术开发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二要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棉纺织产业“保运转、保发展”两条腿走路,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新纺公司年产3367万米高档织物、联发纺织公司年产1.32万吨纯棉及混纺无结精梳纱等项目,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达效,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升级换代的引领作用,持续保持我县棉纺织产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把产品结构调整做为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减少低档次、“大路”产品产量,瞄准市场方向,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绿色产品,积极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
3、建议棉纺企业积极参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原棉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是国内外先进棉纺织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也是我县多数棉纺织企业亟待补上的一课。套期保值分为买期保值和卖期保值两个相反方向,建议棉纺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采取合理的资金配置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在合适的时间与点位选择对应的保值方向,参与棉花期货交易,锁定企业经营利润,规避原棉价格波动的风险。
4、协调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建议补充县金财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壮大担保基金实力,提高贷款担保能力;二是开展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把棉纺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改进信贷管理方式,探索原料质贷、产品质贷、应付款质贷等运作办法,完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度过当前难关。三是激活民间资本,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积极引导县外资金和县内民资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县内企业融资。四是建议对棉纺织企业税费采取减免缓政策。在当前棉纺织企业经营困难情况下,对棉纺织企业的税费适当采取减免缓政策,待市场形势好转,企业经营正常后,再前期补缴税费。
5、加快产业平台建设。一要搞好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完善纺织行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工作,及时做好县内纺织行情的搜集、整理工作,通过与业内权威网站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服务全县纺织产业发展。二要搞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规划体系,配套完善产业集聚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建设高层(二层以上)标准化厂房,提高综合承载功能,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拉动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