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三万元买两吨棉花,半年多时间再卖出去,可以赚三万元;但是如果用来做纺织,扣去高用工费和租地费,几乎没有利润。”纺织企业周经理如是说。在不少中小企业主看来,在现在的经营环境下,与其搞实业或扩大规模,有钱还不如做点投资 ,比如参与民间借贷,虽然有风险,但收益高。与此同时,融资难更是让很多中小企业主失去了信心,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但很多企业并没有看到这根救命稻草。“卖股份争取了资金,也只是解决了一时之渴,如果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日子肯定越来越难熬。”经营电子元器件的企业业主杨阳靠卖给朋友股份融来了部分资金。
一个业主的坎坷融资路
“我把股份卖了一部分。”杨阳长吁了一口气说。就在前几天,他把30%的股份卖给了朋友,“这仿佛让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叫了别人爸爸 !没办法,这也是为了保住企业。”
7月24日下午,记者打电话给杨阳时,他正出差在北京,话语中似乎没太有与人交流的心情,谈到融资问题他有气无力地回应,“现在钱的事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
在记者的追问下,杨阳讲述了他不愿提及的经历,如今,这个决定已成了杨阳心中最无奈最无助的一块伤痛。
2008年初,刚毕业不久的杨阳决定自己创业,开始做起了电子元器件加工,供货给电器制造企业。这两年,由于他的精心经营,企业的发展开始一路小跑,从一家微小型外包加工企业做到现在年销售额数千万元的公司,电子元器件也开始销往海尔、海信等大型电器制造企业。
然而,今年杨阳却感觉走不下去了!“资金缺乏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难题,今年尤为严重。怎么说呢?现在的严重程度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成本增加、融资困难、资金回流不及时,在谈到原因的时候,跟许多中小企业主一样,杨阳也把它总结为这三点。“我们这种代工企业原本就属于利润比较低的企业,只能通过多销来获取利润。”但企业的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上涨,杨阳说,就像个长身体的孩子一样,随着企业的扩大和订单的增多,需要的流动资金也越来越多。
“从2009年下半年就开始感到资金缺乏,今年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而我们的原材料之一的石油衍生品ppm、ppe价格越来越高,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也是个问题。”
“另一方面,融资成本也在不断增高。贷款利息在涨,对公贷款在基准利率上浮30% ~50% 。这还不是主要的,无论利息高低我们都很难指望上。”杨阳说,“我做企业这几年,从银行拿到的钱屈指可数。银行还是钟情于做大企业或中型企业的业务,我们小企业这些一二百万元的贷款对他们来说,都是小case。刚开始还比较天真,想从银行贷款 ,结果在申请的时候,不是这不合规就是那达不到要求,请客送礼好不容易通过了吧,还要等繁杂的办理手续,反正拖个半个月一个月都是客气的 。”
“所以基本上缺钱的时候,只能想到民间借贷公司了,这也是很多小企业的主要融资办法,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现在这根救命稻草也越来越指望不上了。最开始利息还是能承受的 ,以前100万元一个月3万元甚至2万元就够了,而现在要五六万元,毛利率15% 都不错了,这还是毛利率 ,这个数字让我们的利润空间被压得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我们回流资金也很困难,给我们供货的商家和我们供货的企业都太牛了,我们的客户那边,3个月的结算时间,加上6个月的承兑,一共需要9个月,而我们的供货商,还要求不许有拖欠,所以造成我们资金无法顺利回流。”
贷不到款,收不来钱,企业不贫血才怪,杨阳说,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今年,就明显地感觉卡壳了,在企业艰难地维持了一段运营之后,“我们觉得做不下去了,我一手创办的企业,不能看着倒闭啊,所以我就决定,找来了朋友,以出售股份的形式,向他融了资金,把我30%的股份卖给了他,我永远记得签合约的那天,我在公司85% 的股份一下降到了55% ,心疼得我到现在都没睡好”。
杨阳说,卖股份争取了资金,也只是解决了一时之渴,如果中小企业的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日子肯定就会越来越难熬,到时候还有多少股份可以卖?拿什么救企业呢?
有有钱企业办贷款公司
月息达2%甚至5%的民间借贷 ,虽然利息非常高,但很多中小企业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短暂的缺钱局面。
“有些企业明知贷款是还不起的 ,但是也实在没办法。”一位企业主说,在银行不考虑给予融资的情况下,民间的小额贷款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业务发展更好了,让众多企业可以短期获得融资。
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资金宽裕的企业也加入到民间借贷这一领域,在青岛,即发集团就是其中一家。
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资金援助,青岛即发集团发起成立了一个小额贷款公司,自己当起了债权人。
“虽然也是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公司贷款的利率和银行差不多,优势是比银行要灵活些 ,手续也没有那么繁杂。”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该小额贷款公司于2009年2月成立,当时在山东是第二家,在青岛是第一家。才过去短短两年,单是青岛就冒出几十家此类小额贷款公司,即发所在的即墨市就有两家。
“除了即发集团外,当地还有11家企业参与其中,每个企业根据注册资本的多少按比例注入资金。”该负责人介绍。
虽然这种小额贷款公司现在数量也比较多,但即发发起的这个小额贷款公司仍感到贷款业务较多,资金不够用。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小额贷款公司也成为即发的赢利点之一。
“中小企业想贷款的主要原因是利率比较低,不会和专门的民间借贷那么高,所以比较受欢迎。”一小企业主梁经理说。
搞实业为何不如当倒爷
“按照棉花价格的波动和现在的经营环境,如果把流动资金都用来炒棉花,肯定比搞实业要强。”纺织企业的周经理说。
从2010年5月到2011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棉花价格上涨了近一倍,因为原材料不断上涨和用工费上涨导致订单减少,周经理在减少企业员工的同时,也将一部分棉花销售了出去。
虽然只有几吨棉花,但是这些棉花的的确确让周经理尝到了一点甜头。
棉花是每吨1.7万元的价格买进的 ,而销售时的价格则是2.8万元/吨,“也没有人工费,充其量只能说有一些仓库的储藏费,这样一倒手就赚了好几万元”。
周经理一直从事纺织行业,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立经营状况也一直很好,但近两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让周经理有些吃不消。
“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年初,简直就是没法干了,先是人工成本上涨了30%,然后棉花的价格最高涨到3万元/吨,企业都不敢接订单了。”周经理说。
因企业困境无奈销售出的棉花,在无费用产生的情况下稳赚了一把,这让周经理陷入了沉思,自己十几年坚持的实业,在现在环境下是不是已经真的不适应了?
产生这种想法不仅只有周经理,还有他的经营伙伴,他们在一起打拼公司的时候,曾憧憬过将企业做大做强,而当初建分厂的愿望也成了空谈。
“现在确实在外省建了一个分厂,唯一的优势也是那里的人工成本低一些,但是企业在建厂融资的时候也是非常难,而在青岛建分厂的想法更是遭到了所有人反对。”周经理说。
现在公司的员工也少了,订单没有往日多了,周经理的时间也充裕了一些,他每天仍旧关注自己忙活了一辈子的纺织行业,而现在的关注点不是什么纺织类的新产品,而是棉花的价格走势。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棉花价格又出现暴跌,如果再持续下跌,可以购进一点,等待下一轮上涨。”用周经理的话说,留着钱也是坐吃山空,购进一些棉花用来投资说不定能再赚一笔,实在不行也可以搞纺织。
同时,把眼光放在炒棉花的同时,周经理也通过朋友的介绍关注了其他的一些投资项目,“现在看看,投资玉石、黄金等都比搞实业要赚钱得多,也有风险,但是总比每况愈下的实业要强”。
谁能拯救中小企于水火
在岛城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的时候,政府部门也是一直在研究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并实施了多项举措解决融资难。据了解,7月20日,市经济信息化委委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和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青岛市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知识培训班”,机械、橡塑、电子行业等60多家企业参加了培训。
此次活动是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积极应对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探讨银行贷款之外的企业融资之路,引导企业了解掌握融资租赁的理念、产品和流程,更新企业融资理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另外,增加利用外资力度也是今年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一个新方式,单位创新利用外资方式,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
据称,目前已帮助11家有设备租赁需求的企业实现融资1.5亿元。
最近,中小企业局举办的风险投资机构讲座,又让中小企业看到了重生的苗头,确实,在风险投资市场方兴未艾的今天,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的介入,的确为一些中小企业注入新生的血液,使得具有优秀资源的中小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甚至得到了重生。只不过,能被风险投资客们看上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家则对风险资本只能有别人吃着自己看着的份,很难能够得到风险资本的垂青,而风险投资家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大浪淘沙”,只会看准了再下手。
一方面,确实有融资的措施出台,但是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多大的利益,“也许上百家中小企业收到了政府的扶持,但是相比全市数万家中小企业,这个数目也太少吧。”在采访中,一位企业主称解决融资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同时,记者了解了一下,如今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响应了号召,开设了中小企业部,而现实情况就如一家小企业主说的这些只能是“看起来很美”,真正能享受贷到款的企业寥寥无几,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抵押物、财务报表不完善、没有信用记录,而无法达到银行的放贷标准。对于银行来说,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风雨飘摇不稳定性极强的中小企业,没有银行喜欢冒这个险。”一家银行对公贷款部门的负责人说。
今年,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下,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中小企业,在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之下,企业依靠银行无望,纷纷投向了非银行融资渠道的“怀抱”,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地下钱庄等各种名号的“影子银行”应运而生,而现如今,这些机构真的能拯救中小企业于水深火热之中吗?
为中小企搭一座救命桥
当前,无论是工信部还是地方政府,都在出台政策帮助这些身处悬崖边的中小企业,但是,真正享受到扶持政策的中小企业到底有多少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岛城很多小企业想通过银行融资建分厂是非常困难的 ,几乎不可能。
“经常看报道说有扶持资金,但是我从来没有贷出款来。”一位小企业主说。
我们再来看看岛城的小企业 。数据显示,青岛新兴产业中,聚集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企业,对全市经济贡献度不断加大。今年一季度,全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5%。小企业的生死存亡,关乎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出口、税收之外,小企业最大的社会贡献体现在就业方面。由于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企业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目前全市小型企业从业人员 50.7万人,占全市48% ,规模以下工业小企业吸纳从业人员 79.3万人,两者合计达130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70%。
在经历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增加以及出口受阻等众多的挫折后,很多中小企业已经经不起折腾,而他们也在积极寻找着出路,建分厂、转内销……但是要通过如此方法转嫁困境,钱是必需的,而融资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这棵救命稻草在哪里?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即使搭建了一座桥,也只是一座独木桥,很多企业无力挤到桥上。
青岛中天针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忠业也提出过自己的担心,如果真的青岛的厂房没人租了,工人也都失业了,那也是非常麻烦的。
救命桥,不应是只供个别企业通行的独木桥,而应该是一座宽敞的大桥,让中小企业顺利渡过难关的大桥,也是为社会构筑起的救命桥。
山东七成中小企贷款难,缺口约达1200亿
据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山东省中小工业企业资金缺口约1200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0% ;大约有75% 的中小企业反映贷款难,部分企业被迫转向民间高息借贷。
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山东省内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在银行信贷收紧、物价上涨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占用增加,贷款利率上涨、企业信用及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山东多数企业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