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绿色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用废弃的咖啡渣制成的袜子。
科研人员正在研制再生纤维。
6月中旬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一则消息引人关注:“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被第一次写进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由此,关于“再生服装”这个新概念正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究竟何谓“再生服装”?我省在这方面已做了哪些铺垫工作?“再生服装”如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破解?带着新鲜和好奇,记者对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以及服装加工企业进行了采访。
10多年前我省就有研究机构
花生壳、玉米皮都能做成再生纤维
新华社曾报道,按照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已经有了一个预计的“进度表”:在未来5年内,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全国纤维加工总量可望达到5150万吨,其中15%为再生纤维。
“其实,在废旧纤维循环利用上,我省的研究工作还是比较超前的,早在10多年前就出现了研究机构。 ”当记者就“再生服装”这一新事物采访省纺织行业协会时,相关人士向记者这样说。
原来,在1996年,大连轻工业学院(2007年改为大连工业大学)建立了重点实验室绿色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这也是我省第一家纤维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研究机构。在它之后还有其他类似研究机构成立。
7月4日,记者来到大连工业大学绿色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采访。在实验室里,几名硕士研究生正在导师于永玲教授的指导下做实验。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他们做实验所用的竟然都是废弃物:花生壳、废麻、丝瓜络、玉米皮等等。
于永玲教授介绍说,这些废弃物在经过科学处理后,均可以制成再生纤维,重新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于永玲正是这个实验室的倡导者和建立者。她说:“如今地球环境污染加重,各类资源日渐紧张,对纤维进行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
从全球范围看,纤维的消耗量是非常惊人的。仅就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的纤维废弃物总量看,数字就非常庞大:当年纤维加工过程中产生废弃物360万吨,消费过程中产生纤维类废弃物总量为234万吨,总计为594万吨。
于永玲说:“如此大量的纤维废弃物,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它将变成一笔多么宝贵的资源。 ”
绿色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成立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废弃纤维材料的评价及利用标准的建立,研究废弃纤维材料的检测、分类及分离技术和系列再生制品的研发等,以提升纤维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
“我们希望将来身边能有更多的纤维废弃物循环利用系列产品出现。 ”于永玲表示。
欧美使用再生纺织品已几十年
我省仅规模服装企业每年生产的服装就达6.5亿件,回收利用空间很大。
那么,废旧纤维循环利用与“再生服装”之间是何种关系呢?据介绍,衣服等纺织品的基本成分就是纤维。纤维是一种坚韧而又具有弹性的物质。纺织用的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动物纤维和化学纤维,这三大类纤维还可以再细分为几十种,比如天然纤维包括棉花、麻等,动物纤维包括羊毛、蚕丝等,化学纤维包括锦纶、涤纶等。
如果仅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再生服装”应是指通过回收废旧衣服来还原衣服中的纤维,重新生产纺织品并最后重新制成服装的过程。
但是据于永玲说,“再生服装”的概念其实很广泛,废旧服装的回收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因为再生纤维不一定非要从废旧服装中提取,在其他一些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旧材料中,同样可以提取出再生纤维,而将这些再生纤维制作成服装,就都叫做“再生服装”。现在,从废旧塑料(如矿泉水瓶)中就可以抽取出纤维,用作生产服装的原料。
总的来说,从回收废旧物中提取再生纤维后制成服装便可称之为“再生服装”。
1998年,于永玲教授曾以一名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日本一家纤维循环利用技术中心工作了半年,了解了日本“再生服装”的生产。她说:“在日本,不论是政府、研究机构,还是某些民间组织,都在积极倡导和推进这项工作。 ”
她曾搜集过相关数据,当时日本每年纤维的总消费量约为228.7万吨,废弃纤维总量约为171.2万吨,总回收量约为18.4万吨,其中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纤维约为16.2万吨,即纤维制品的再商品化率约为总废弃量的9.5%。
而再生纺织品在欧美等一些国家也已经使用几十年了。
当然,“再生服装”在我国目前仅仅只是起步。在我省,虽然10多年前就有了研究机构,但是现在还只是停留在研究层面,真正进行回收再生的企业行为几乎没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的更新也会越来越快,如果不进行循环利用,浪费也必然呈增长之势。 ”于永玲教授说。
目前,纺织废弃物可分为生活消费类、工业类、产业用消费类等。工业类纺织废弃物包括纺织厂、服装厂等各工序中产生的纱线、布边等下脚料;生活类纺织废弃物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等,来源涉及家庭、宾馆饭店、公共场所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记者从省纺织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我省仅规模服装企业每年生产的服装就达6.5亿件。如果能在“再生服装”这一方面有所实践和突破,无疑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废旧服装回收利用还要过几道关?
成本、技术、环保和消费理念都有待解决和提升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废旧服装回收利用之所以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主因是技术尚未达到足够成熟的程度,生产成本比较高,纺织企业很难盈利,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因此暂时还没有企业予以实践。
废弃纤维制品的混合度高,欲将回收的纤维制品按纤维成分进行分离、分解,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专家建议,要发展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首先是要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还有就是技术攻关,推进这方面的生产改造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政府在政策上对再生纺织品生产企业给予必要的产业扶持,这样才能让“再生服装”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而怎样让消费者放心接受“再生服装”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要靠宣传来提高认识了。当然,政策规范、法律保护、标准制定、市场引导等都是必要条件,一定要保证“再生服装”件件都是安全服装。
记者了解到,于永玲刚刚完成了 “纺织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法的可行性判定”这一课题。她概括说:“这个课题就是来研究纤维循环利用怎样做到成本最低,什么样的利用方式最合理,怎样的再生制品最具竞争力。其实这些问题正是纤维循环利用能否成功走进百姓生活的关键所在。 ”
链接
“再生服装”在日本很流行
日本是世界上纤维循环利用比较好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日本此类企业越来越多,生产出可以多次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西服、大衣等服装。最近,知名服装品牌厂商又推出了一款用再生聚酯纤维制成的女性求职制服。
日本帝人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首项新型聚酯纤维完全回收技术,它与用石油制成的聚脂材料相比,能耗指标和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量可减少约80%。
在日本的“再生服装”产品上,都印有ecolog的标识,意为环保产品。此类衣服深受环保志愿者的青睐。
美国支持“再生服装”定较高售价
美国国会和欧洲议会曾颁布法令,规定纺织品只要挂上“再生”的标识,售价就可以比平常纺织产品提高10%左右。在经过20多年的宣传和推广后,如今消费者越来越认同再生纺织品,许多人看到有“再生”标签的衣服后愿意掏钱购买,以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