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湖北武汉被一场暴雨“围城”,让前来参加中国服装协会羽绒制品委员会的代表们头痛不已。而与之相距几百公里的荆州,一群羽绒服企业的老总却被一个从去年才逐步升温的新生事物“羽绒服半成品”搞得有些哭笑不得。因为这个在他们看来是坏行内规矩的行为,竟被不少大众媒体作为省钱时尚秘籍向消费者大加推广。
所谓的羽绒服半成品,其实就是由工厂按照不同的款型、面料制成多种多样的羽绒服外胆。用专家的描述就是“半成品好比擀好的‘饺子皮’,只等往里‘填馅’了”。当某些客户购买了半成品后,经过充绒、收口、袖标后,一件羽绒服成品就可以迅速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其实,这种在倡导“抓两头,放中间”的时代,能够将各种环节都分包出去,对于一些虚拟经营或是轻资产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专门的加工企业进行某一品类产品部分工序的代工,更可看作是社会大生产中细化分工的一种进步。
随着去年棉价、羽绒、皮草等价格的大幅提升,羽绒服新品价格因此水涨船高,于是,羽绒服翻新就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省钱又赶潮的新选择。在这些翻新小店中,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羽绒服样品,其中不乏某些时尚羽绒大牌的新款。在这里,消费者不仅可以选款式、选面料,还可以享受量身定制的贵宾级待遇。消费者只需带着自己的旧羽绒服,再选中某一新款,花上二三百元,等上三五天,一件羽绒时尚“新品”就到手了。
但事实真的如看上去那般美吗?在很多大型羽绒服企业的老总看来,这种加工方式却是会给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的“祸事”。“羽绒服半成品大多数订单恰恰来自这些小型的加工店,对于消费者而言,潜在危害是在旧衣服取绒过程中羽绒的损耗,以及充绒过程中细菌的二次污染。此外,在半成品内充进去的是否为消费者原有服装的羽绒,是否能够按照国家羽绒制品质量标准进行相关的原料把关,都取决于店主的诚信。至于一对一的量体裁衣,也不过是一些店家的营销幌子。”某羽绒服专家指出。
此外,该专家还认为,对于一些小型的羽绒服企业而言,半成品的出现也无异于一颗甜蜜的“毒药丸”,不用自己投入经费研发新品,仅仅支付成本费就可享受到市场上最新款式的半成品,对于一个品牌的成长,无异于揠苗助长,将形成一种空心化的蔓延。
半成品在“懒人”的生活中确实是个好东西,做汤用浓汤宝,做菜去超市买半成品,但对于做品牌、做行业口碑而言,莫要让现在的半成品之“惑”,变成未来的品牌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