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厌倦了频繁“撞衫”的国际大牌,个性一族开始追求独特奢华的潮牌
同类商场、品牌的不断叠加,并非商业繁荣的标志
2011年3月27日,novo百货北京望京店正式开业。
“novo”源于拉丁语,意思为“新”。“它的定位突出时尚、个性、独特、表现自我的年轻一代。”据novo市场部主管juicy介绍,novo在品牌上不会选择像vero moda、es、enland这些在任何一家百货商场里随处可见的牌子,而是和miss sixty、stamps、g-star这些对novo“胃口”的潮流品牌进行合作。
没错,他们在走“小众策略”。与普通百货老少皆宜的定位相比,这种新型百货的定位准确而有针对性,他们将目光瞄向“小众客户”——或时尚另类,或高端奢侈。他们认为,只要保证货品新鲜得独一无二,就不愁没有追求个性的时尚瘾君子前来埋单。
除novo之外,i.t和p+等商场也属于这种“小众概念百货”。
商场同质化困局
目前,国外的百货多数是自主采购,有买有卖,有采购、物流、仓储、配送、推销体系。对比之下,国内百货业大多采取“品牌联营”的模式,扣点联营导致商场里的品牌、品种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几乎“千店一面”。
“那些希望扩大自身知名度的品牌,会尽可能多地选择百货商场来提高自己在消费者面前的曝光率;而百货商场则不遗余力地去追逐拥有高人气的品牌,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一位从事多年商场经营的经理对记者说,“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百货店的品牌和商品会逐步趋同,消费者逛一家店就等于逛了百家店。”
记者走访发现,北京望京地区的利莹百货、嘉茂购物中心、华堂商场等几家百货商场内品牌的重合度很高,不少品牌在这几家商场都有,并且这几家商场都是定位中高端,主打消费客层都是白领等中高端的消费群体。
“这必然会导致商场百货业的恶性竞争。”一家商场的负责人黄经理向记者表示,周边商场经营的项目和商品确实有同质化的毛病,只要顾客选择光顾其中一间就基本可以满足其“穿戴食娱体”消费了。
专业人士认为,各大商家要想脱颖而出,抢夺更多市场,只有做好“错位经营”,或找出超越竞争对手的“主打路线”,在高端中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经营定位的路子。
北京财贸学院院长王成荣也表示,同类商场、品牌的不断叠加,并非商业繁荣的标志。他认为,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进程中,需要店铺、品牌和业态的丰富多彩,应该使北京市场的商业生态更加多样化。
而“小众策略”,显然有助于破解这种困局。
小众消费异军突起
面对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消费者的口味变得“刁”了起来。
“过去二十年的消费潮流,都是购买一款大牌服饰,就足以显示出个人的独特;但现在,当几乎所有国际大牌都已进入中国市场,‘撞衫’现象频发之后,很多人开始愿意支付更高的溢价来实现自己的独特形象。”一位时尚服装设计师感慨地对记者表示。
“每次去‘满就减’血拼,都要买回一堆容易和别人撞衫的衣服,渐渐地,我的兴致就不高了。”“购物控”赵小姐说。
重时尚、重品味的“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传统商场的卖点是拥有诸多国际高端品牌入驻,而小众化商场则是竭力吸引那些希望穿出个性的小众人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时尚步伐正在跟国际接轨。位于北京望京商圈的novo百货,经营面积达三万平方米,有150多个品牌。据悉,novo目前在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沈阳、昆明、广州、重庆等大城市都有进驻,多家店铺还将陆续面世。
实际上,近年来,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王府井、新世界等大型商业企业纷纷开始在细分市场方面做文章。去年亮相的王府井“hq”尚客百货、新世界的女子百货,都在积极探索小众商场的发展道路。
在杭州发家的p+更是张扬着“奢侈无最,潮流有理”的个性,p+杭州企划部经理马军曾直言不讳,“针对有钱的白领一族和富二代的定位,我们目前引进了美国品牌bcbg、意大利品牌b&g等国际最时尚的品牌,这种高端定位与其他小资定位正好可以错开。”他还表示,为了让消费者迅速了解p+,他们经常策划一些派对和其他时尚活动,这是其他普通百货不愿花费精力所做的事情。
据悉,除了和普通百货一样的“满减活动”以外,小众商场更加注重推崇“概念百货”,加强对店面进行文化的植入。novo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他们经常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例如展会、走秀、涂鸦、dj表演、搭配教室等等,不仅吸引了潜在顾客的眼球,增加了卖场气氛,也便于和老顾客进行互动和进一步沟通。
必要时,他们甚至不惜花费重金邀请明星来捧场宣传。novo北京望京店市场部康新彦表示,以前其他novo店邀请过花儿乐队、魏晨、陈楚生、俞灏明等明星进行宣传活动,而望京店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