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为期两天的2011中国国际棉花会议在辽宁大连圆满闭幕。当前敏感的棉花价格问题,使容纳千余人的大连香格里拉酒店会议大厅爆满。大会就当前棉价等全球棉花与纺织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号召全球棉花产业链各环节行动起来共同维护棉价稳定,促进棉花及纺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针对新年度的棉花生产,会议发布了中国棉花协会的监测结果。2011年,中国植棉面积8208万亩,同口径对比较上年增长6.6%。目前全国棉花总体长势较好,有望获得好的收成。
本次会议主题为“风险与机遇:中国与世界棉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会议由中国棉花协会、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共同主办。国际棉花协会主席雷·巴特勒(ray butler),辽宁省副省长邴志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戴公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名誉会长林乃基,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中国纤维检验局、美国棉花协会、美国棉商协会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棉农、棉商、棉纺织、服装、零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及贸易商代表参加了会议。
自2010年底以来,受产需缺口加大及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以及全球棉花价格波动幅度和速度历史罕见,本次会议对其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全球范围内资本流动性过剩;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三是部分国家限制棉花等产品出口,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尽管棉花价格上涨源于供需缺口,但由于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导致棉花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使产业链各利益环节特别是下游纺织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加剧了生产经营风险。
会议提出,我国保持棉花及纺织产业平稳发展,需要国家的棉花政策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我国棉花消费呈现刚性需求,而国际市场棉花资源有限,中国目前进口量已占国际市场的1/3左右,这就需要我国高度重视国内棉花生产,努力提高国产棉的自给率。因此,国家宏观政策应对棉花生产给予重视和支持。今年以来,面对大幅波动的棉价,我国多措并举,加强管理监督,加快运输,规范秩序,抑制过度投机,使棉价逐步回归理性,趋于基本稳定。因此,在宏观调控方面,仍然需要国家给予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保证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以及纺织行业的平稳发展。
对此,与会代表提出,今年3月底国家出台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有利于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不过,这一政策还需不断完善,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避免“棉贱伤农,棉贵伤企”的现象发生。代表们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和用棉国,未来五到十年,这一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棉花产能仍具增长潜力,国内棉花需求增速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同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提升。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加强我国棉花主产区建设和完善棉花生产布局,对于保持棉花及纺织产业健康发展、稳定市场供应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巩固发展新疆棉区,国家应大力支持新疆棉花基地的建设,保证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不低于2200万亩,产量保持在27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要重视冀鲁豫棉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冀鲁豫是我国最大的棉区,而且交通非常便利,具有平衡国内棉花价格的重要功能。同时,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高产棉区,也是稻谷、油菜主产区。因此,棉花产量应保持在20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50万吨左右。
雷·巴特勒在会上谈到,在市场发生剧变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各方讲求诚信,遵守贸易规则,保护各方利益,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自今年3月份以来,2010年考特鲁克棉花指数跌幅大约是1/3,考特鲁克棉纱指数同期跌幅也不少于27%。价格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合约的转售,导致没有售出的棉花和棉纱库存量的增加给部分纺织企业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压力,并且导致在高价位签订的合约履行情况令人堪忧。他表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不能因短期利益而断送未来,诚信对于维护合同的公平性和全球棉花市场的长期稳定至关重要。
中国国际棉花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参会国家和地区超过20个,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棉花会议。本次会议还就“棉花产业链的合作共赢”和“维护世界棉花贸易秩序”这两大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通过圆桌对话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期间,中国棉花协会举办了一场以宣传中国优质棉制品服装、推广“中国棉花”标志为主的时装晚宴——“中国棉花之夜”。与会代表身着纯棉服装,共同欣赏华孚、兰雁等国内知名纺织企业提供的纯棉时装秀,展示纯棉服装服饰的靓丽风采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