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满足于做世界加工厂的民族不会受人尊敬,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环节强大起来。”《欧洲时报》刊载的这段话虽然让我们中国人有些汗颜,但这是真理。
“十二五”开局,我国提出用现代科技提升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并吹响到2020年建成纺织强国的进军号。这意味着中国纺织工业在这个十年必须完成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质的飞跃,而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纺织强国战略成为这一飞跃的四大助推器。
其中,品牌的重要性相对直观——一件服装有无品牌,价格几乎是天壤之别,而其内涵远非价格差别所能概括。在品牌强国建设中,我国纺织工业保持加工优势的同时,更须打造具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自主品牌,目标是培育上百个区域品牌、上千个具有市场控制力的国际品牌,力争实现1万亿元的自主品牌产值。然而,成百上千品牌的炼就,绝非少数企业努力所能实现。这需要一种适合品牌生长的生态环境,如生物界,物尽天择,优胜劣汰。
品牌具有特殊的生物属性和生态属性。美国著名品牌专家lynn b.u pshaw将品牌描述成复杂的生物;迈克尔·穆恩等在《火炬品牌:网络时代的品牌铸造》中论述了品牌具有的生命性质;而世界营销管理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品牌是有生命力和灵魂的。在市场中,它具有无限的灵性。可以说,品牌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体,它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以及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感应、运动等生物学特性。基于品牌的生命体特征,品牌管理者们必须用生态学的眼光审视品牌的生命历程及其与周围环境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将品牌的形成过程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就品牌的本质而言,它是商品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第二,就品牌的产品生产过程而言,它是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水平及创造力、创新价值的充分体现,这是一个升值过程;第三,它是商品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产品社会价值的反映;第四,它是时尚与文化的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就一个品牌和品牌体系需要多长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但构成品牌的要素,业界已有共识——质量、创新、快速反应、社会责任。“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产品的质量体现在加工质量、劳动力技术熟练程度等综合方面;“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品牌体现科技创新的同时,文化创意不可或缺,表现在对色彩、织物的机理、款式、生活方式等的理解与领悟;“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用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建立现代化营销网络,实行电子化管理、网上交易等都是快速反应的体现;“社会责任”是品牌的道德标准,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企业诚信、人与人和谐等。没有好的道德标准,也就不能成就好的品牌。
随着品牌内涵的日益多元化,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以品牌为中心的复杂系统,包括品牌拥有企业、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竞争对手、媒体、政府等经济、社会各要素,甚至还包括一些自然要素。因此,我们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品牌的内涵及其所处的复杂环境。
安格尼斯嘉·温克勒在其著作《快速建立品牌:新经济时代品牌策略》中提出并系统探讨了“品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管理问题,指出品牌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充满活力、不断变化的有机组织;而品牌生态系统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并不断变化的复杂有机组织和体系,有着极其复杂的层次和结构。
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我国还未真正形成品牌生长的生态环境。中国人对品牌的认识仍然较为肤浅,一些企业认为创品牌只是打广告,或是一掷千金请明星作代言,却不知“心无点墨花无色”,品牌需要的是企业精神文化的自然流露,需要厚积薄发。中国纺织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何将其有效并深入挖掘,使其成为滋养民族品牌生长的沃土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华底蕴的品牌之林,还需要当代纺织人深思并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