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化纤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东部纺织提升创造力谨防空心化

   日期:2018-12-11     评论:0    

多重压力叠加影响不亚于金融危机严重冲击

□ 本报记者 张家洲

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等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原料价格波动、银根收紧、人民币汇率总体趋升,使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我国纺织行业风险加大,特别是东部地区资源紧张和劳动力成本压力尤为突出。日前,记者深入江、浙、沪等地采访调查时发现,当地纺织企业承受多重压力的叠加影响丝毫不亚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这种形势之下,东部纺织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创造力的步伐快于以往任何时期,从而防止东部产业的空心化。

对于中国纺织工业历史格局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上海纺织,近年来经过重大调整后以高端化发展的定位重新起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上海纺织逐步裉去了传统色彩,高端、时尚、前沿成为其新的代名词。都市化的现代产业强力引导着上海纺织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以满足重大装备、汽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在上海纺织行业形成了一批以汽车内饰纺织品为主体、以新型膜结构材料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群。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效益较好的乘用车纺织内饰件供应商,汽车地毯一、二次配套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地位,汽车安全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同时,一批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已具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如上海港凯净化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无纺制品,产品远销国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博格工业用布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先进的定型、涂层、复合、滤料后整理等高端化学品后处理生产线,它能满足全世界各种针刺耐高温滤料产品的需求,其中氟美斯(fms)滤料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过滤材料。上海企业生产的产业用滤料已在燃煤电厂得到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上海纺织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发挥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纺控集团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的纺织新材料科研和产业化优势。如年产1000吨的绿色纤维lyocell产业化项目已完成了1.5亿元的前期投资,进入中试阶段,技术和工艺均为国家级发明专利,打破了奥地利兰精公司对环保型化纤高新技术的市场垄断;高性能耐高温纤维材料芳砜纶千吨级产业化项目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已经研发出系列耐高温防热服,并实现小批量产品出口,填补了我国耐高温纤维市场的空白。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在东部地区,重压之下的企业并没有颓废或丧失发展的勇气和信心。“年年难过年年过”,企业家们经常这样调侃着,但记者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历经市场风雨的那种韧性。压力可以化解为发展的动力,在能源、原料等各项成本都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逼着企业去开发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大企业的胸怀、眼光、实力也就练成了。

前不久,先后在上证所主板成功上市的浙江桐昆集团、义乌华鼎锦纶有限公司正是凭借自身良好的内功和抗压能力,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和政策环境,积极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率,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特别是这两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为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为江苏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江苏恒力集团同样以特色产品赢得了市场。“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金融危机或者当前的多种压力,企业总得发展,没有退路。”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轻松的谈着压力。

多年来,恒力总是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身的发展。目前,企业在德国法兰克福、日本大阪等城市成立了“恒力研发中心”,为企业进行高端差别化产品的研发,这些高端产品备受市场青睐。价格是常规产品的4~5倍。“超细旦涤纶低弹丝”、“涤纶牵伸丝”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研发的吸湿排汗功能性纤维,填补了国内高端服装差别化原料的空白。

我国经编产业名镇——海宁马桥经编产业经过10年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提出“园内提升、园外拓展”的新思路。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海宁经编产业要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1平方公里的经编总部商务区,将在已经建成的经编总部大厦和即将建设的检测与研发功能区、总部经济与商务办公区、创业中心、宾馆商住与综合配套区、物流贸易区和创意产业区等七大区块上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专业市场和会展业、产品检测和标准化服务业、科研服务与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配套综合服务业以及创意文化八大产业,引导经编产业的转型升级。2012年,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28%;2020年总值预计将达到28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35%。

记者在采访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实现产业发展和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是我国纺织工业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一个大型区域产业,东部纺织业要有一个总体上的重新布局和定位思考。在“十二五”时期,如何构筑东部沿海纺织产业的新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的东部纺织企业当下思考的问题。“将东部地区建设成为创新性区域,建设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鼓励发展包括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高端纺织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生产型服务业等。”这一规划正在有力引导着东部纺织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