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国内棉价直线上涨,曾让不少服装企业压力倍增。不过,数月后,棉价由牛转熊,进入下行通道。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跌破3万元∕吨大关,5月16日报收24749元∕吨,和前一日相比又下跌146元,和“五一”节前价格相比,每吨下跌了1500元以上。
尽管棉花价格持续走低,但服装价格并未随之下滑。由于生产周期等因素,棉花、棉纱、布料价格的下跌尚未传导至零售终端。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前4月衣着类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衣着类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1%。
事实上,包括七匹狼、李宁、利郎在内的各大品牌服装都在今年完成了涨价,涨幅从10%到30%不等。
“原材料价格下降长期看来能减少服装企业的成本,但是不会马上反映到终端销售。”浙江外鑫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东表示。
“原材料贵,今年含棉衣服价格比去年高了一两成。”义乌工人北路一家品牌服装店销售人员介绍,现在卖的产品,早几个月前就做好了。
沈阳不少商场售货员纷纷表示,和春装一样,虽然成衣用棉量在逐渐减少,但今年夏装价格未上市前的定价就比以往高出两成左右。
辽宁省服装协会工作人员举了一个例子,一件售价为800元的棉毛上衣,如果其原料采用进口纯毛、纯棉,价格大概在200元∕米,如果采用国产料,每米价格则为70元到80元,综合下来这件上衣的原料成本大概在200元左右,再加上80元到100元的加工费,原始成本则约为300元。
“而且,当这件成本为300元的衣服在物流、商场等流通环节走一遍后,就可以卖到800元,可想而知涨价的钱大多是被谁赚去了。”该工作人员表示。
业内人士还表示,每年调四五次的油费成本、每年以15%到20%涨幅递增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每年逐渐减少的棉产量,也都是成衣涨价的推手。短期来看,服装价格尚难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