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看涨预期减弱,近期纺织服装企业采购意愿却没有相应提升。连日来,记者走访相关企业了解到,多家企业的二季度订单量,在新一轮出口与内销的压力中,一改季度递增趋势,面临着业务缩水的危机。
兼有内销和出口业务的英菲尼迪服装织造公司认为,对比去年,今年的出口生意比较难做,市场压力陡增。“今年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以及订单量的大幅度减少,多种影响造成整个行业的压力。”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文佐海,对记者表示了些许无奈,“原材料小幅下跌,但对比去年,还是涨了很多,我们不敢轻易采购。”
据了解,目前不少出口受阻的企业,正努力尝试加大国内市场份额,但是不少人认为,国内市场的压力更大。调查显示,尽管棉企销售意愿较强,但纺企采购积极性不高,市场上实际成交量并未明显增加。
长期给大型品牌公司快克、鸿星尔克做贴牌的伊妮思服装织造公司,就领略了其中滋味,据伊妮思生产部邢经理表示,“跟去年同期比较,今年的订单量下降了很多,订单季度递增的预期没有出现,相反,目前资金、库存压力比较大,购买原材料没有原先那么冒进了。”他总结到,做国内市场最大的压力,来自资金周转不顺畅,“国内市场流行用承兑汇票来结算资金,100万的承兑汇票要耗去3000元的成本,另外,用工成本的加大,无形中也增加了资金压力。”
据反映,不仅是传统服企,甚至一些走高新技术路线的中小企业,也面临上述风险,昨日,宝盖镇七彩云服装织造公司,高管傅经理对记者谈及相关困惑,“原材料最近是有所下跌,但与这两年原材料价格对比,整体上涨的趋势比较明朗,其中,利润空间大的涨得相对较慢,而利润空间小的,如染料中的色浆,从开春到现在已经涨了10%。”傅经理认为,在涨价的大趋势下,最吃亏的是加工完成后的产品,并没有提高相应的价格,这意味着行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就是这样我们的订单量还是下降了10%—15%,竞争真的很激烈,现在只能靠加大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以博弈市场。”
原材料价格小幅回落,但成交看淡,有价无市的市场状态,究竟会持续多久?市场分析师周拓赢认为,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但国际棉价下降幅度较小,当下国内外棉价出现倒挂,目前国内棉价普遍比国际棉价每吨低2000元—3000元,这意味着国内棉价下滑空间有限,纺织服装作为可选消费品,在2011年终端价格上并没有大幅上涨,消费潜力巨大,随着去库存化的加强,相关采购意愿将逐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