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化纤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张家洲:纺织业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应是发展模式的创新

   日期:2018-12-12     评论:0    

以新思想著称的博鳌亚洲论坛,今年首推中国提出的“包容性发展”的理论框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其实,“包容性增长”是2007年由亚行首先提出,也是国际组织近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尽管当时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出现迅猛增长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增长”可泛指世界、国家、地区甚至具体到一个产业的发展,因为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确造成了许多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等问题,倡导“包容性增长”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2002年~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1.65%,尤其是2004年、2005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10%以上,2006年、2007年更是分别达到12.7%和14.2%。当时,社会各界最关注的是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过程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国gdp如继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资源、环境压力会增大,由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矛盾也会增多。

绝非危言耸听,中国拥有的资源能源已经不能支撑经济如此快速的增长。此外,导致不平衡的因素还有投资、出口拉动偏高,而消费的比重偏低;在产业方面重工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和社会相比较,社会领域发展相对差一些,特别是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状况、城乡差距比较大。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包容性增长”被逐渐认同的助推器。

亚行当时在中国提倡“包容性增长”,较为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可持续和协调,也应更多地关注社会领域发展。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应考虑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环境、资源等社会各领域的均衡发展。可以说,“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与其他方面的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的。

站在一个产业的角度看“包容性增长”,与从国家的角度看这一问题有许多共通之处。

以纺织产业为例,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应是发展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在目前全球处于后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挑战,必须转变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由以往的外向型经济转为以内需为主,由粗放型增长转为集约化发展,由产业链低端提升向产业链高端挺进,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等等。

“包容性增长”的落实重点在于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必须基于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关键性产业和战略资源型产略,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进行产业链整合,对产业发展进行全新的整体布局。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实现工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同时,大力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同时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反哺”、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形成结构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15年,我国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将上升至16.9%,与美国的差距将缩小至1.4个百分点。虽然人均相对总量还远不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但巨大的绝对经济规模正逐步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过去30多年,我国能轻松享受全球化分工带来的“斯密增长”,随着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来,我国要保留现有的分工存量将越来越困难,更谈不上创造新的生产份额了。可见,我国在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情况下就将担负更多全球经济协调发展的责任。

作为出口型产业的纺织行业,还须特别重视对外经济的“包容性发展”。对此,专家认为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共赢发展、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协调发展、与资源型国家的互补发展、与贫困国家的对接发展。

随着国际市场仍然较强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扩大出口”等战略的实施,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纺织行业要注重与发达国家的共赢发展,加强在技术层面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扩大从发达国家的商品进口和加快形成国际技术联盟,形成新的互利发展模式。而基于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阶段和经济特征上相类似的特征,则要求双方加强协作,争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携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模式。

从长期来看,全球资源短缺现象将成为常态,国内纺织行业要逐步推进与资源型国家建立资源供应的长效机制,加快“走出去”开发资源的步伐,最终形成与资源型国家的互补发展。同时,将开拓国际市场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积极帮助贫困国家加强产业能力建设,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以此为基础,加快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形成与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贫困国家之间的对接发展。

每个问题都有两面性,“包容性增长”起初不泛强制意味,但中国在一个新十年的起点高调提出要“包容性发展”时,已经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就像去年为了完成“十一五”约束性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我国部分地区采取强制限电措施,虽然这些做法还有待改进并完善,但却赢得了世界赞许的目光——看来,中国会是一个敢承诺、负责任的大国。

对于包容性发展,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改变。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产业。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