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化纤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低价背后藏问题——纺机产品:低价吞噬的不仅是利润

   日期:2018-12-12     评论:0    

纺机产品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不论对纺机企业还是纺织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工厂一开门,从人员工资到原材料、机物料、零配件样样都涨价,而唯独纺机产品孤独地坚守着原本就不高的价格。目前,我们公司订单多得做不过来,6月份之前根本不敢接单。在这么好的市场形势下我们为什么不能涨一点价呢?”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方勇的一番话立刻得到了在场许多纺机企业的响应。同时,这番话也揭示了当前纺机行业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订单应接不暇,产值大幅增长,然而大多数企业,特别是棉纺设备生产企业却是丰产不丰收,有些企业甚至亏损。人们普遍将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指向产品价格卖不上去。那么,在一片“涨”声中,纺机产品的价格为什么就涨不上去?低价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问题?

价格低至自杀边缘

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产品适时涨价原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在纺机产品上怎么就行不通呢?

“在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低价销售的的惯性思维。”山西鸿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永清说,“细纱机的价格一直就很低,而业务员还是习惯性地向公司讨要价格优惠政策,如为了一个大家都在争取的新客户,或者长期没有攻下来的老客户等等。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要求你降价,有时候价格低到亏损的地步。公司给山东冠县的一个企业做的细纱机长车项目就曾经赔了几百万元。”

“今年以来我们也尝试着涨一点价,去年细纱机每锭卖200元,今年涨到240元,一台车也就涨了2000元。但是涨价的幅度根本不足以把增加的成本全部传导出去。”裘永清算了一笔账:罗拉一根涨了5元,一台车210根,共计增加成本1050元;有的则一根涨了10元,一台车增加成本2100元。所以,细纱机上涨的价格仅仅是转嫁了一部分器材上涨的成本。而细纱机耗材最大的铸铁件,每吨价格上涨了20%,一台细纱机约需要5吨铸件,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并没有传导出去。

据记者了解,2010年,国内几大细纱机重点生产企业,几乎都是卖一台亏损一台。

细纱机如此,粗纱机也没能跳出不赚钱的厄运。河北太行纺机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张希俊说,2008年金融危机时产品价格降到最低,粗纱机价格与高点相比,至少下降了10%,去年大家辛辛苦苦、热热闹闹地干了一年,但全年利润几乎为零,产品价格已经低到自杀的边缘。

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

“纺机设备,特别是棉纺设备的价格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当原材料的价格比较平稳时,价格问题还不突出。去年以来,当原材料、机物料、零配件的价格大幅上涨,甚至翻番上涨时,纺机企业仍然维持原来的价格肯定就撑不下去了,‘丰产不丰收’也就自然成为行业的焦点问题。但是,不解决同质化的问题,价格战就难以停息,纺机企业也就很难改变利润微薄的现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对纺机产品价格上不去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

对此,大多数纺机企业也都表示认同。在我国,生产同一类纺机产品的企业至少有二三十家,而且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雷同,缺乏个性。同样是棉纺设备,去年青岛纺机自动络筒机的价格为什么能上涨20%?因为国内自动络筒机技术成熟并能形成批量生产的只此一家,他们有理由掌握价格的话语权。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导致纺机产品低价销售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比如,很多企业为了抢市场,客户不付款就可以提货,或者只预付10%的预付金就能把设备拉走。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企业想涨价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当然,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家只能在价格和付款方式上做文章。而那些产品技术水平高出一筹的国外在华独资纺机企业,不但价格高,而且在付款方式上也毫无商量的余地。必佳乐(苏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说,他们要求客户支付的预付金是30%,交足全款后才可提货。即使这样,他们的订单也做不过来。

另外,也有一些企业抱怨某些设备领域里的游兵散户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仅做细纱机组装的就有2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专业技术平台不高,“抓齐了药”装配在一起就是一台设备。他们看到市场好了就出来做,不好了就撤,因此价格的随意性非常大。

低价吞噬的不仅是利润

低价销售不仅吞噬了纺机企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会阻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纺机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机械制造业10%的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用于再创新、再研发的费用被迫减少甚至取消。传统的棉纺设备如此,即使这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国产电脑横机也走入了降价销售的怪圈。2005年,一台国产电脑横机价格为17万元,去年已经降到不足10万元。众所周知,我国电脑横机市场在2004年之前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直到2004年国产电脑横机才相继问世。目前在国内市场,国产电脑横机的数量占到40%,还有60%牢牢地被进口设备所占据。国产电脑横机在技术上现在仍处在一个瓶颈阶段,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还亟待提高。一些电脑横机生产企业不无忧虑地说:“价格这么低,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哪还有钱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提升中去?”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产品的技术水平从此止步不前,把国内企业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市场份额再拱手让给国外竞争对手。

2008年,当金融危机对行业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国内许多纺机企业都打起“降价”旗来抢市场,而立达、欧瑞康、必佳乐这些国际知名纺机企业却都态度坚定地表示,决不会通过降价的方式来保市场。他们认为,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内涵才是赢得市场、赢得客户最长远最有效的办法。今天,当国内企业正在为订单多、利润少而苦恼纠结的时候,这些企业不仅享受着订单的喜悦,而且坚挺的价格更让他们获利不菲。

守住价格底线很重要

“亏本生意无人做”,这是市场经济一条朴实但又本质的规律,任何企业都不会违背这条原则。而为什么有这么多纺机企业一边哭着喊着不挣钱,一边还苦苦支撑着呢?

“一部分企业确实是以亏损为代价先占住市场,另一部分企业是靠其他产业维持着。显然,前者撑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死掉;后者也不过就是慢性自杀。”这些道理和认识全都出自于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参与价格竞争的纺机企业的老总。他们知道,相互压价就是他们彼此的讽刺挖苦;他们也知道,同质化让他们没有大幅度涨价的资格;他们更知道,再这样亏着本做下去,不但企业撑不下去,行业发展也将陷入困境。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许多企业的负责人都呼吁,再不能为了争市场而不考虑价格的承受能力了,只有守住价格底线,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行业才能持续发展。

纺机产品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运行,不论对纺机企业还是纺织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高勇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时也谈到,目前,纺织和纺机市场形势都比较好,是一个调整价格的好时机。现在是考验企业智慧的时候,如果上半年不抓住这个机会,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

据记者了解,有几家纺机企业的细纱长车已相继涨价,从每台48万元涨到50多万元。事实上,每台卖50多万元,也仅仅是略有赢利,而此前48万元的售价则完全是赔本赚吆喝。

守住价格底线只是一个方面,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从长远来看,纺机产品是否能提高价格的真正本钱还是有没有核心技术、有没有新的卖点。

无锡丝普兰喷气织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超英说,他们公司开发的一款配大提花机的喷气织机每台售价16万元,比国产的同类设备高出5万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喷气织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而控制系统的利润明显高于机械部分,从而带动了整机价格的提高。

不久前,由国内生产钢丝圈的几家企业组成的钢丝圈技术创新联盟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合作开发的钢丝圈非常成功,产品技术含量大大提高。据联盟成员企业——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崇明介绍,使用原来的钢丝圈,设备只能开到14000转/分钟~15000转/分钟,而使用新开发的钢丝圈,设备开到22000转/分钟都没问题,产品价格可从100元提高到200元,用户对此欣然接受。

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要想提高纺机产品的价格,彻底改变纺机产品利润率不高的现状,首先还是要提高纺机产品的价值。价值高了,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

编后

“变局2011”系列报道于本期告一段落。在对今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综合成本、订单及利润情况、人才问题等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追踪报道后,我们发现,今年虽然行业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企业订单依旧饱满,但高端科技人才及熟练技工人才匮乏,纺机产品利润水平整体偏低,使得多数纺机企业在各项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丰产不丰收”,也导致企业在产品研发创新及技术提升方面有心无力。

如何从这一恶性循环转向“高效研发推动产品价值提升,高利润转而投入更多研发”的良性循环?在一定范围内结成企业间的创新联盟,分散研发成本,分享研发成果,这也许是值得行业内企业思考的创新路径。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