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制定了淘汰落后产能、控制碳排放量的目标,提倡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与此同时,大量国内中小型纺织面料企业多年来生产着变化不大的产品,缺乏创新动力;而已经面市的一些新产品,市场接受度也面临挑战。
出口退税下调是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杠杆,同时也将是压在中小企业身上的重重负担。
记者走访了部分参展商,询问他们对下调出口退税的反应,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难以接受。
2011年两会过后,国家将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的“两高一资”行业下调出口退税的消息在坊间进一步传开,这其中就涉及到纺织品出口。2010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达770.51亿美元,出口退税约785亿元,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就关乎纺织行业约52亿元的利润。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记者走访了部分参展商,询问他们对下调出口退税的反应,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难以接受。
订单减少
绍兴福莱斯实业有限公司的顾佳男对出口退税可能下调的消息已有所耳闻,他介绍:“如果国家要下调出口退税率,我们企业只好涨价。”
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自1985年实施出口退税政策以来,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我国出口退税额达到7300亿元,而去年我国的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这意味着出口退税额与贸易顺差的差距在缩小。这样一种现状与国内目前的通货膨胀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对此,之前就已经有学者提出了逐步取消或下调出口退税的建议。
然而,目前国内纺织品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为13%-16%,而多数纺织企业利润率不超过5%。如果出口退税下调,则企业利润会明显下降。
顾佳男说:“如今企业遭遇严重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困难。我们主要生产麻质面料,国内80%的原材料亚麻从国外进口。现在虽然是亚麻的消费淡季,可价格仍在上涨。外国客商对国内不断攀升的产品价格越来越难以接受,以至于我们的产品在国内能涨价,而在外贸中却不行。这样,只好不接国外订单。”
广州康健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黄国芳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纺织品消费能力偏低,与去年相比,服装品牌商少了1/3-1/2的订单。很重要的原因是面料价格上涨,“像我们这种中等水平的牛仔布,去年15元每米,今年相同的产品,价格是22元每米。即便是涨了这么多,利润仅为3%-5%。”
纺织品出口遭遇价格天花板,而国内销售量又同比削减,纺织面料企业陷入尴尬境地。春节前后传出由于中国纺织品价格高企,一部分欧美订单转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消息。在2011年北京春季纱线展上,一位来自越南的代理商介绍,中国纱线价格依然是国际上最低水平的,越南的人工成本会低于中国,但是产品的实际价格相差很小。
绍兴贝鸿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孟云雁认为:“国内面料的价格在国际上仍然是非常实惠的,老外对价格上涨其实可以接受。只是国内面料销到国外,要经过层层中间商,每个中间商都要保证他们的利润底线。比如,一米面料我赚10美分,中间商要能赚到50美分到1美元。所以实际情况是,我们企业想涨价,可是中间商却不买账。”
利弊分析
出口退税政策实施20多年来,对于拉动我国对外贸易额的攀升以及提高企业出口的价格竞争力效果显著。而这项政策的长期执行,在部分学者看来,对我国的经济格局又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60%,世界经济环境的波动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影响显著,这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沿海外贸加工企业无单可做,纷纷关厂的现象就能明显感受到,而这就会使得我国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不少出口企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出口退税,表明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对于这一点,黄国芳告诉记者:“确实不少面料企业在外贸中依赖出口退税生存,并且利用政策的漏洞骗取更多的退税。”国家为企业外贸出口撑起保护伞,就使得企业没有动力去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以及产品竞争力。
财政补贴影响了市场竞争,让落后产能的企业在市场上生存,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2011年3月7日,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举办的“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曾表示:“2011年,我们会继续运用有关出口退税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支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继续促进机电产品、具有优势特色的产品出口,与此同时也通过运用税收政策,严格控制诸如高耗能、高污染等产品的出口。”
“逐步取消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抑制低端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并且,将节约下来的税款用在国内物流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将外需引导转变为内需,有利于调结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分析人士表示。
查阅近几年的资料,可以看出,国家一直在根据经济形式的变化,利用出口退税的杠杆调节对外贸易。今年1月份,化纤产品出口退税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去年8月1日,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2006年9月、2007年7月,国家曾先后两次下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一直在变动。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在两会期间表示,去年内地企业刚刚渡过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关,加之通胀高企、原料不断涨价等重重压力,企业希望出口退税能继续稳定。
用一线企业的话来说,如果调低出口退税,纺织企业的生存会更加艰难。
创新乏力
在去年举办的纺织创新年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表示:“纺织行业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是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其他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也为纺织纤维新材料及纺织品发展创造了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在高性能纤维和纺织品领域关键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提高产品功能性,拓展应用,使其成为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其实,调低或者取消纺织品出口退税也是表明了国家希望纺织企业通过提高创新力来提升竞争力的期望。而企业创新的热情又有多高呢?
旭荣集团执行董事黄冠华告诉本报记者,旭荣每年会新研发3000种面料供客户选择。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旭荣研发能力的体现。但黄冠华也承认,新产品市场的接受度不高,产品推广还需要时间来培养。
在2011北京春季纱线展上,一家来自青岛的企业也带来了新产品,不过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新产品并非是他们此次参展的主打产品,销售量也不会太高。“研发新品主要是跟随如今功能性面料概念大热的局面。”该负责人说。
黄国芳则说:“我们并没有带来新产品,原因很简单,成熟的面料才能保证销路,比较保险。我们企业有400个工人,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开工量来养活这些工人,新型面料可能利润较大,但是销量也有限,所以做新型面料动力不大。”
创新如今是大型纺织企业彰显研发实力的旗帜,而对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行业来说,大量企业无力创新,也无心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利润。创新的确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如何让创新迅速为企业带来收益,显然在短期内,出口退税的见效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