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刷手 有些“信誉”,是刷出来的
网店的“信誉度”是卖家的命根子。可有些卖家不愿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累积自己的信誉,却想要一步登天冒充“资深卖家”——职业信誉刷手诞生了。
曾经在淘宝网卖过两年衣服的厦门市民钟先生,就曾在职业刷手身上吃过苦头。当时,在对“竞争对手”——另一家几乎与他同时开店的服饰网店——的观察中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刚累积到两颗心的信誉度时,对手已经开始冲两钻了。
“卖家的信誉度是通过买家的评价而产生的。买家在淘宝网成功交易后,给予一次‘好评’,卖家就加一分。累积到11分可以达到两颗心,要累积到251分,才能有一颗钻的信誉。”钟先生告诉记者,“买家往往以信誉度高的网店作为首选,而且店铺信誉度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还能在淘宝网上获得更多的推广位置和陈列位置。”
钟先生觉得自己经营十分用心,也没看出对手有什么特别之处。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他放下身段向对手讨教。“我才知道,原来这些信誉都是刷出来的。”钟先生说,“对手找了职业信誉刷手来刷信誉,刷到一颗钻石只要300元。”
钟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信誉刷手假扮买家拍下商品并付款,卖家也无需发货,只要买家假装已收到货即可,交易完后卖家再将信誉刷手付的款通过自己的渠道返还即可。信誉刷手只需注册几个不同的账户疯狂“购物”并不断给予好评,店铺的信誉度就会迅速飙升。
刷手党 逼网店老板当免费劳动力
这些信誉刷手们生意越做越大,有的甚至建立了专有网站。昨日记者就在一个叫“刷客吧”的网站看到了满屏详尽的“刷钻教程”。然而,这些看似免费的“刷钻教程”,却有着更大的“黑洞”。
“后来我在别人的介绍下,加入了一个刷信誉的qq群,群主是个职业刷手。他起先给我们免费提供‘刷钻教程’,教卖家自己互刷。”钟先生说,“哪知到后来,他就以举报我们刷信誉为威胁,要求我们给他的客户刷信誉。”由于刷信誉的行为一旦被举报,就将面临封店的危险,于是乎,各家店主就成了群主的免费劳动力;群主作为“刷手党”的首脑,自然是赚个盆满钵满。
职业差评师 借差评要挟,漫天要价
刷手党靠的是威胁,职业差评师靠的也是威胁。不同的是,刷手党用的是“请君入瓮”,职业差评师则是赤裸裸的“霸王硬上弓”。
本报曾就我市淘宝卖家小王的遭遇,对“职业差评师”进行过曝光。
靠卖服装起家的小王,好不容易把淘宝网店做到了4颗“心”的信誉度。这时,一位顾客光临了网店,并拍下了4件衣服。可是后来,顾客百般刁难,甚至要求小王“打对折并且退赔偿金”,否则就要投诉小王的网店并给予差评。“一次差评或投诉对新店都将是很严重的打击。”小王告诉记者,“我在聊天中发现,这个买家的信用值是0,也就是说,之前并没有网上购物的经验。但是从聊天中看,他对网上购物的模式、投诉、信誉运作相当熟悉。很明显,他是拿投诉和差评来要挟卖家。”
买家的行径,让小王联想到传说中的“职业差评师”。职业差评师有几个特点:通常挑选2钻以下卖家,以期敲诈起效;具体“退款事宜”不在聊天工具中谈,只在电话中谈;购买的必须是容易转卖的东西,如服装等。这些无不符合小王的遭遇。
目前,已有很多恶意买家做起职业差评师,甚至还出现多人合作的“团伙作案”。
职业删差评师 有时和差评师是同一人
有白就有黑。有专门抹黑的职业差评师,自然也会有专门给人“洗白”的职业删差评师。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看似互相角力的两个职业,却往往是由同一批人扮演的“双面间谍”。
厦门网店店主“节森”就碰到过这么一出戏。一次卖出两张唱片后,却遭买家以商品“质量有问题”为由要求赔偿。“让买家拍个反映质量问题的照片过来,他却做不到。最后干脆给我两个差评,并放话说,要改差评一个100元。”节森说,“就在我怒火中烧时,有自称‘删差评师’的人发消息来,删除一个差评只要70元。当时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没想到两个差评真的被删掉了。”
事后节森越想越不对劲,“为什么那个删差评师刚在我被敲诈后就冒了出来呢?而且刚好开出一个相对低价。”节森分析说,差评师和删差评师,就是同一个人!
采访手记
对普通买家的
赤裸欺诈
网络购物,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暗藏杀机。江湖险恶,藏在上述“新职业”背后的,往往是“人为鱼肉,我为刀俎”的信条。
刷手党固然可恨,其行为固然已近乎敲诈勒索的无赖,但那些为之所迫、不得不充当免费劳动力的网店店主,也好不到哪儿去——正是由于他们希望不走正道就能获得信誉,才会有刷手党的应运而生。他们的行为,对普通的买家而来,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欺诈。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旦骗子也通过职业刷手来刷高信誉,诈骗起来将更加顺手——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买家,栽在那些“好评”如潮、拖心带钻的“高信誉”买家手里,买到了假货。
职业差评师和职业删差评师,同样像是一对流氓,抓住弱小网店的软肋,无中生有地进行打击、敲诈。而他们的行径造成的恶果,最终也将影响到普通的消费者——当差评和删差评不再是在客观公正的环境下给出时,人们无法判断,究竟哪些网店的信誉度是真,哪些网店的信誉度是假。
这些新职业的出现,把“诚信”践踏得体无完肤。正是他们的存在,破坏了网购世界的公平公正。因此,无论对消费者还是诚信经营的网商而言,最要紧的还是要擦亮眼睛,小心谨慎,认清这些“毒瘤”。
评价、信誉,就是卖家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