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拥有和储备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已成为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因而,我们的企业亟须转变观念,重视职业教育,解决技术工人长期短缺的问题。
德国产品一向以高质量著称,这缘于德国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中国应当学习德国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良好社会风气。德国的许多政治家和大企业家均出身于手工业者,而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也高于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也正因如此,“德国制造”才著称于世。而在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追求高学历,鄙薄职业技能教育的倾向,这种倾向加剧了教育的畸形发展。
在过去30年,我国纺织工业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增长中,但纺织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能保证就业率,这是全国各地纺织经济增长中面临的共同问题。现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许多靠增加新技术设备和提高相应劳动技术水平来创造利润的企业,它们已摆脱手工作坊时代,进入了高速发展、扩大规模、增加实力的阶段。可是这些企业的老板们经常因为缺少技术工人而长吁短叹。与纺织行业技术工人缺失相对的是培训教育基地的大量关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南邵阳二纺机、常德纺机,湖北原沙市棉纺厂等企业办的技术培训学校相继关门。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纺织企业向高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北京一家毛衫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打版师既要熟练使用电脑,又要了解毛衫织造工艺和纱线品质等业务知识。该公司总经理说,企业的打版师都是从技术工人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既受过教育,又有生产经验,报酬远比公司的白领高,但社会地位却不高。
黑龙江省兰西县是重要的亚麻生产基地,这里的技术工人炙手可热。因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研发能力。但是该地区的企业大多不愿意投入资金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因而其研发往往是间接的、被动的。这样的企业终将会被淹没在激烈的竞争中。
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或许能从江苏南通联发公司找到答案。作为国内知名的色织企业,联发公司所办的技术学校从技术性、实用性出发,既有专业教师,又有一线技术工人授课,所授知识很有针对性。目前,该公司的关键岗位均由公司培养的技术工人负责,使公司的理念、技术规程能自上而下贯穿到底。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结果是企业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利润不断增加;而利润的增加又会激发企业增加投入,以创造更高的利润,扩大企业规模。如青岛纺机每年增加对技术培训机构的投入,把前沿的技术介绍给学生,为其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纺织经济的发展要靠高素质的劳动力创造更多利润来实现,企业必须看清这一点。只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为纺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纺织工业为“中国制造”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