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升级逐渐形成良性互动双转移企业跳出招工难怪圈
在金融危机中,广州危中寻机,正确把握和处理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通过“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和双转移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向高端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3年后的今天,当各地都在为招工难犯愁的时候,尝到转型升级甜头的企业,不仅避免了招工难的窘境,更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促使人才升级。如今,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升级,在广州正逐渐形成良性互动。
模式一:工厂搬迁用工不愁
代表:广塑交易所,加工厂搬至内蒙古,工人数量稳定。在广州的交易所使用it、信息、业务管理人才,不愁招不到人。
“无论是内蒙古的工厂,还是位于广州的交易所,我们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广东塑料交易所的原址是一家私营的塑料化工加工厂,昨日,该交易所的负责人李辉告诉笔者。
交易客户发展至6万家
笔者在广东塑料交易所看到,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电子交易大厦和先进的交易系统,还有整齐规范的仓储、物流设施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进行交易和交割的各类pvc、pp、pe等塑料原料。
据介绍,从当年一家小工厂转型成今天规模的广东塑料交易所,如今成为国内顶级的塑料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其交易客户已发展至6万家,年交易规模1600万吨。
李辉告诉笔者,到2004年时,公司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需要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替代,劳动力成本也逼企业要采取新的发展业态。此时,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退二进三”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趁此机会,公司决定将加工厂转移到内蒙古乌海,而原来工厂六层建筑物就改造建设成我国第一家塑料现货电子交易所。
“目前,内蒙古的加工厂拥有工人3000多人。虽然对于我们来说,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对于当地,由于广东的管理方式和薪酬具有竞争力,在当地招工很有优势,工人很稳定。另一方面,在广州的交易所,共有员工300多人,用的都是it、信息、业务管理人才,在广州也不愁招不到人。”
节后缺工现象绝迹
该负责人说,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以前生产环节年年节后缺工的恶性循环现象,至此绝迹。
李辉说:“与广塑交易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没有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同行,目前普遍都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我们通过转型升级,走在了全国同行前面。”
模式二:企业转型发展
代表:纺织集团,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成现代服务业
海珠区的t.i.t服装创意园是集创意、设计、研发、发布、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意园,已吸引多个服装设计企业进驻。据介绍,这里以前是广州纺织集团属下的纺织机械厂。
广州纺织工贸集团副总经理麦清华昨日表示,纺织工贸集团这几年都在进行产业转移升级,如今已从重生产转为重设计研发、重品牌的模式。还转到了广西的柳州、广东的乐昌等纺织产业基地,如今招工都不成问题。
“目前广州同行的压力很大,招工难,工资也很高。而在乐昌、柳州等地,不仅土地成本低,用工成本也不高。因此,我们还通过建宿舍、改善伙食、加发补贴等方式留住工人。广州方面,由于保留下的是高端的设计研发环节,利润提升,招工和成本都不成问题。”
实施“双转移”:优化提升用工结构
广州市经贸委主任赵小穗表示,近年来,广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双转移办的关心支持下,与对口合作市共同努力,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用工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赵小穗介绍,目前,广州高端产业贡献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下降。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9%,占比仅次于北京。而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11个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合计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05年的20.0%下降到2009年的16.1%。
用工方面,2010年,累计新增本市农村劳动力7.15万人,新吸纳省内东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9.61万人,本省劳动力的比重不断加大。同时,劳动力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研发、设计、营销等高端人才日渐增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减少的趋势。
2006年~2009年期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突破6000亿、7000亿、8000亿、9000亿元,实现四级跳。与此同时,全市责令搬迁、关停企业(项目)3982家(个),向市外转移企业175家。这一方面,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另一方面,腾出了土地,为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目前,广州“退二进三”和企业转移腾出的工业厂房“腾笼换鸟”发展现代服务业项目60多个;打造创意之城,目前已建成33个创意产业园。
产业升级促使人才升级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所所长向晓梅指出,由于“退二进三”、产业转移,使得广州劳动供求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需求随之转变,对普通工人的需求转向了有专长技能的人才,这也符合双转移政策的初衷。
不过,向晓梅指出,虽然目前劳动需求的转变使得招工难题缓解,但是,广州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从企业需求出发,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也要做好长期的用人规划,这样才能支撑产业升级。
专家表示,企业的升级和转型也在促使人才升级。人才不再是劳动力,农民工出身的一线生产工人要升级为符合需要的高端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员工和企业、企业和社会的同步前进,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升级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