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家洲 李秀明)11月12~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结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指出了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针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做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强调,在今后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中要处理好促进承接转移与加快产业提升等四方面关系。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副司长王伟,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学军等相关领导,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吉林、江西、陕西、四川、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企业和产业园区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工信部党组成员朱宏任在讲话中指出,今后十年,是纺织工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十年,是最终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产业转移不仅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纺织行业要提高认识,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朱宏任提出,在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中,要坚持科学规划、找准产业转移承接点,加强基础工作、提升产业转移吸引力,创新工作思路、保障产业转移高质量,强化统筹协调、开创产业转移新局面。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谈到,纺织工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硕果累累,大量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新时期纺织行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撑。这些进步成为推动中国纺织工业从承接全球纺织服装制造环节转移向承接全球纺织服装创造力和供应链控制力转移,以及推进在国内纺织产业东中西结构梯度转移的重要基础条件。
杜钰洲特别强调,在今后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促进承接转移与加快产业提升的关系。产业转移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提升的内在要求。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策的因势利导相结合,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防范市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科学运用区域经济差异,既要实现跨地区产业链比较优势的延伸,又要以东部带动跨地区产业链的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积极承接转移和充分依靠中西部区域发展内生动力的关系。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产业转移的第一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从纺织行业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中西部承接转移过程中调动内生动力,培育草根企业,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后发优势的意识相对滞后。承接转移不应简单理解为现有生产能力的搬迁,而是制造业某一产品或某一加工环节竞争优势的转移,进而带动对此类生产投资中心的转移。而这既是当地扩大社会投资的内生动力,又是沿海企业在内地选择落脚点实施转移的先决条件,即所谓投资者寻找有利的产业生态环境,也可以说是产业比较优势的转移带动产业发展重心的转移,是后发优势地区替代先发优势地区的转移。
三是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一点直接关系到低碳纺织、绿色生态纺织和纺织循环经济的技术、装备、投资能否优先在产业转移中得到体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产业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布局结构转移的重要约束条件。可持续发展是将产业转移与产业提升紧密结合的内在因素。不能只考虑短期、局部、微观的利益,而要始终以国际化视野和科学发展的视角,兼顾长远、全局、宏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四是产业转移中新兴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与科技、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关系。产业转移不能缺少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家、工程师、经营人才的支持与决策,更需要大批经过实践锻炼的高级职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骨干队伍。要使产业转移真正实现本地化,并成为发展本地纺织服装业的领头企业,就需要内地高度重视,加快建立并完善针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科技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上给予积极、有力的支持。要破除将产业转移视为仅仅是加工能力搬迁的误区,破除将传统产业视为落后产业的误区。传统产业是与人类生存发展质量密切相关、与人类文明发展共生共荣的产业,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各个历史时期高新技术的应用,恰恰是该历史时期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因此,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地区,只有得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方针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焕发生机活力,实现“十二五”建议中提出的“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其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产业技术不断升级,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品牌价值不断提高,纺织工业的三大历史贡献才能得到不断巩固。
会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对工信部今年出台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详尽解读。河南、江苏、江西、新疆、上海等地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国荣、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吉林化纤集团公司董事长王进军、华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等产业园区和企业代表,就产业转移以及承接转移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建议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
据了解,由河南省政府与工信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郑州2010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同期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对接活动以“产业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期建立省际间产业转移合作长效机制,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对接活动以纺织服装、食品、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合作重点,共有381个产业转移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1371.3亿元。其中,纺织服装项目43个,投资总额1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