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纺织大学召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通报会,该校将分批派100名具有博士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赴全国各地纺织企业工作一年,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把科研成果变成企业效益。据悉,此举在我省高校尚不多见。
校方:派博士到车间里做论文
武汉纺大科技处处长易长海介绍,这100名教师将以科技特派员身份,分5批到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工作,原则上为期一年,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生活补助。“首批20名博士已上岗,他们绝大多数都分布在省内企业。”
易长海说,“以往高校有一个不好的现象,一些科研成果到了召开鉴定会时,差不多就宣布了它的死亡,成果鉴定会变成了‘成果追悼会’。”他告诉记者,“我们要让教师的论文写在车间里,写在大地上。”
按照计划,未来5年该校将在全国31个省份和湖北省内16个地市,至少选一个有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企业,与其结对合作、项目对接。
博士:到企业工作3月拿到项目
今年7月,该校服装学院副教授叶洪光博士被派到浙江一家印染服装企业工作,短短3个月,为企业开发了不少新服装产品。目前该企业已决定在武汉纺大成立工作室,由叶洪光主持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在企业工作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叶洪光说,此行他不仅了解了最新的市场动态,有利于《手工印染》课教学,还拿到了几十万元的合作项目,建立了研究平台。
丽源(湖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老总刘卫斌告诉记者,企业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与高校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高校科技人员掌握最前沿的纺织理论技术,但可能缺少一线经验,这样一对接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对教师的研究水平也是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