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差别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随着功能性纤维材料的更新换代,职业防护服的防护能力显著提高。由高新材料“护航”、融入先进科技元素的职业装将成为未来服装细分市场潜在的最大获利点。在上周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特种面料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达成共识。加大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力度,扩大其在功能性纺织品、绿色环保生态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依靠科技贡献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成为今后化纤行业和纺织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
新材料演绎服装神奇
据中国职业装产业协会秘书长王耀珉介绍,在刚刚闭幕的2010世博会中,高科技职业装崭露头角,显示了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无穷魅力。例如,用flycool凉爽面料制作的服装接触皮肤后可产生降低温度1℃~2℃的瞬间冰凉感,长时间日光照射可产生降低温度3℃~5℃的凉感温差,同时具有吸湿排汗、抗紫外线的效果。这种凉爽纤维“冷面料”的回潮率和纤维热扩散速率均高于普通纤维,穿着该系列服装时,可以将空调调高1℃,节省5%~6%的电费,约减少0.62kg排碳量。台湾一家企业开发的可自然发热的“热面料”服装,穿着前表面温度在27.4℃,15分钟后可升至30.2℃,被称为免用电的热衣服。
在世博会期间,日本馆服务人员穿着的和服,是由耐热生物塑料纤维和京都传统真丝织物——丹后绉绸交织而成的。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制服将随日本产业馆其他设施一起被运回日本,经循环回收再利用系统进行加工再生产。此外,各种防静电、防油污、耐高温和防阻燃等新型功能性面料,以及用这些面料制作的职业装令人目不暇接。
职业装呼唤纤维“三化”
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杨文芬表示,中空纤维、kermel(芳香族聚酰胺氩胺)纤维、pbi(聚苯并咪唑)纤维、超细纤维、形状记忆材料、远红外陶瓷纤维和高强纤维等原料的更新换代,使防护服的防护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现在,防护服正在向多功能化、复合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如阻燃与防静电兼容、防化与透湿兼备等。除满足防护目的外,今后防护服还将更多考虑减轻服装的负荷、调节衣内微气候、进行抗菌加工等舒适性功能。除了传统的阻燃、抗静电领域,抗菌防臭材料、逆反射标志材料等新材料及加工工艺的陆续出现,也在不断拓宽防护服的应用领域,同时要求纤维原料向差别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发展。
据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面料研发中心主任程隆棣介绍,防护服之所以具有各种防护功能,主要是应用了各种功能面料。他说,功能材料是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或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纤维材料或整理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面料的高新技术材料。而功能面料就是采用功能性纤维材料,或经过特殊纺织染整加工,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面料。功能性材料主要包括超导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智能材料等。目前,纺织用功能纤维先进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纤维、芳纶141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酰亚胺、聚苯硫醚(pps)、pbo (聚对苯撑苯并双恶唑)、m5纤维(液晶芳族杂环聚合物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sibnc陶瓷等纤维材料上。
功能化大步奔“小康”
王耀珉表示,全球知名时尚品牌都开始尝试在服装中加入科技元素,使其高端价位的衣服更具高性能的特征。
将功能纤维等高新材料引入职业装防护领域,将尖端技术转化为应用技术,着重于航空、航海、冶金、电力、石化等特殊领域职业服装的研究开发,满足耐高温、耐酸碱、防火、防辐射、防静电等特殊防护需求,将是职业装行业由“温饱”奔“小康”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