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化纤  环保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四川服装业理清产业集群化约束“抱团”突围

   日期:2018-12-12     评论:0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具备区位品牌效应、资源共享效应、产业分工与合作效应、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效应以及加速企业成长的生态效应。产业集群是非常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正在带领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四川服装业也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朝着具有优化整合功能的集群化方向发展,泸州、德阳、绵阳、遂宁等市都相继规划组建了服装工业园区。

集群化成长受多重约束

四川省服装业经过20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约8000余家,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四川各地。近几年,四川服装销售额都以每年30%的幅度在持续增长。全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约20万人,相关配套产业从业人员近100万人。这些企业,大的员工数百,产值过亿;小的工人几个,勉强生存。他们有的生产西服,有的生产童装,有的生产休闲服,有的生产制服,产品门类齐全。

然而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民生产业。虽然在吸纳社会就业、繁荣经济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转型、优化升级需求日益迫切,四川服装业在迅速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束缚。

据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政府对整个服装业的缺少足够重视和统一规划,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将服装业列为本地的支柱产业或主要产业,缺乏引导和扶持;缺少服装工业园区,服装企业长期处于“小、散、杂”的状态,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缺少承接产业转移的思想准备,难以在产业转移中有大的作为;缺乏品牌意识,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服装生产产业链长期不完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许多服装企业只愿招聘年轻工人且给予员工的待遇过低,因此出现招工难的问题。

这些都成为限制四川服装业向集群化前进的绊脚石,若要顺利突围则需要将这些绊脚石一一理清。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