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后,棉花期货上演跌停涨停行情,国际棉价则达到15年来新高。新棉上市不畅、国际市场出口紧张等引发市场供应担忧,国内棉价达到22000元/吨以上。但新棉上市压力、政策调控以及多头获利了解将会给市场带来压力,预计棉花期货将进入高位回调走势。
2009年美国、中国棉花减产导致供应紧张,库存缩减、纺织业出口回升,消费刚性推动棉花价格大幅上涨。从2008年11月份开始,棉花价格持续上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期货价格从10000元/吨上涨到20000元/吨,上涨了一倍多,随着价格的急剧上涨,棉花市场风险也与日俱增。
根据10月份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供需报告显示,2010/2011年度美国棉产量较上年度增加145万吨,增幅为54%;印度棉产量增加60万吨,增加12%;全球棉花产量增量达330万吨,增加15%。
2009年中国棉花产量696万吨,减少102万吨;2010年中国棉花产量685万吨,产量继续下降10万吨。2010年中国棉花产量连续两年减产,因低温天气播种期推迟、生长期低温降雨天气影响了棉花生长发育,减产则导致市场的供应担忧加剧。
9月末,国内新棉开始陆续上市,棉农看涨惜售心理较重。国庆期间,山东德州籽棉收购价基本稳定,平均5.20元/斤左右。据反映,当地2010年受8月连续强降雨影响,棉花品质下降,衣分偏低,普遍在37%左右,比往年低2个百分点左右。
按目前收购价计算,皮棉成本达到23600元/吨,加工后销往江苏张家港一带为24000元/吨上下,棉花收购加工随销售并无多少盈利。现在棉价居高,棉企自感风险很大,收购积极性不是很高,当地2010年棉花减产幅度较大,棉农惜售心理严重,多观望,实际交售较少。
随着天气转冷,市场即将迎来秋冬季产品销售旺季,作为棉花下游的重要产品——棉纱价格从8月份以来持续下滑,比7月份每吨下降了1000元左右,原料价格的坚挺和产品价格的回落正逐渐压缩纺织企业利润空间。
自从8月上旬国储局决定向市场投放60万吨储备棉以来,截至9月28日,储备棉累计投放62.1万吨,实际成交611600吨,成交率99.8%,完成了投放计划的61%。9月28日储备棉拍卖价格21514元/吨,较此前一日低262元,折328级成交价为22038元/吨,下滑336元。
随着棉花价格持续走高,为了稳定国内市场,保证纺织企业用棉需求,有关部门决定,在前期投放60万吨国储棉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竞拍方式投放40万吨国储棉,国储抛棉将缓解现货市场供应紧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