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在展示服装。记者顾展旭 摄
本报携手制衣行业商会推动本土品牌做大做强
本报讯 (记者刘幸)金融危机之后,广州本土的服装品牌到了做强自身品牌最关键的时刻。昨日,由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协办的首届“广州服饰文化周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与会业内专家达成共识,中国加入wto之后,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外国主流、甚至是二三流的洋品牌大举进入中国,给本土品牌的服装业造成不小的冲击,广州品牌有必要整合自身优势,学习国外的品牌运作经验,做大做强民族品牌,由此广州首个旨在共同开拓市场的“广州服装品牌联盟”正式成立,并与富力集团一起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民生银行也宣布给予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会员单位一亿元人民币“商贷通”授信额度,在资金上支持广州服装品牌做大做强自己。
广州日报:
为企业提供推动力
广州日报相关负责人致辞表示,本次与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首次合作的“2010年广州服饰文化周系列活动”,汇集了广州知名服饰品牌ceo、行业领域专家、中国服装十佳设计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广州日报的初衷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广州服装业的自身竞争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更好地促进业界的交流,成为业界的镜子。广州日报与在座品牌客户携手,进行品牌的深度合作和价值推广,不仅收获传播实效,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富力集团的富力百货商贸有限公司宣布与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提供优质商铺资源。江西省奉新县宣布与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奉新工业园区由商会协助发动组织广州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投资设厂,进行产业升级转移。
协会秘书长:
45个园区年底落地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朝锋透露,预计今年底可以有45个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广州落地。他建议,广州市政府有必要加强引导,通过政府主导型和名牌企业带动型这两种发展模式发展广州服装业的本土品牌。
卡佛连执行董事:
洋品牌“狼来了”
“狼来了!”广州卡佛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声治在演讲中表示,“广州服装业的品牌基础薄弱,岭南文化的内涵尚未在服装上体现;但大量洋品牌或者国内的假洋鬼子进入广州市场攻势凶猛。”如今广州各大卖场,洋品牌依靠资本优势占据了主要地位,本土品牌被赶到了边角位。
依妙董事长:
洋品牌卖logo
广州依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广平对1999年罗马的一次经历难以忘怀,他在一个服装快速销售店花了2500欧元买了一整套衣服,共8小件,折合人民币2.5万元,打开一看都是中国生产的。“怎么在别人的营销理念中,我就被忽悠了呢?”
带着这个思考,他调查发现,洋品牌进入中国来,带来的只是品牌,一个logo,一个理念,利用中国的资源把中国品牌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