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汕头流行比基尼泳衣
炎夏到来,泳装也随着“热”起来。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市区许多精品店、体育用品店售卖的泳衣色彩鲜艳、款式大胆。分体式、可爱的裙装、比基尼等种类繁多,选购者络绎不绝。
记者走访了长平路、跃进路等多家精品店、体育用品店,看到各式各样的泳装被商家摆放在醒目的位置,前来购买泳衣的顾客人头攒动。泳衣的款式花样繁多,连体泳衣、平角式泳衣、裙摆式泳衣、分体式泳衣、比基尼等应有尽有,色彩鲜艳缤纷,国产品牌、外资品牌相媲美,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据营业人员介绍,最令记者惊奇的是,比基尼俗称“三点式”的泳装也逐渐在鮀城走俏。
据长平路与华山路交界处附近一家精品店的店主小艳介绍,最近半个多月,泳装的销量明显上升,约比上个月增加三成。女款泳装中,分体式泳装卖得最好,“三点式”的销量目前也呈上升趋势。以前有人习惯一件泳装穿好几年,但是现在的时髦女性衣橱里装有各种款式的泳装。一个喜欢游泳的女市民拥有3件以上的泳装不足为奇。
据跃进路一精品店店主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度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发生了改变,大多数人都能接受比基尼泳衣。而且随着吊带装在鮀城的走俏,不少人认为比基尼不仅能衬托身材,更方便劈波斩浪。前来购买比基尼泳衣的多数是年轻人,或者是外地女性顾客。
近日,记者在北山湾、汕头中信度假村等海滩上,看到不少穿着比基尼的女游客,成为海滩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女性,还将比基尼与时尚结合起来。她们选择了上身比基尼,下身裙式泳装,或者在腰间绑条丝巾,飘逸的下摆既起到遮盖作用,也令她们成为夏日沙滩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上世纪60、70年代,许多女性下水游泳连件像样的泳衣都没有。改革开放后,虽然泳衣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受思想束缚,比基尼还是鲜有人敢穿。而今,思想前卫的“85后”敢于穿比基尼参加活动,展示健康、自信的体态美。
上世纪70年代:
穿着内衣裤衩就下水
跟现在沙滩上惹火的比基尼女郎相比,老一辈人对泳衣基本没什么概念。今年50岁的公司职员陈姨回忆,她上初中时,也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放学后经常会去游泳,且只穿着紧身的内衣裤当泳衣,其他的女伴也大都如此。
陈姨和小伙伴经常会去中山公园的游泳场或者花上半个多小时走路去溪边。当时家里连洗澡的水都没有,她们去溪里泡一泡就当做洗澡了。
1958年出生的林先生也表示,小时候家里穷,经常是一条泳裤兄弟几个轮流穿,或者只穿短裤就跳下水,很少看到女性穿泳衣游泳。
上世纪80年代:
泳衣加内裤“双保险”
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泳衣也出现在海滩上。陈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了第一件泳衣,是普通的黑色连体式泳衣。
陈姨回忆道,当时的泳衣款式十分保守,颜色多是黑、红、蓝色。对于时下流行的比基尼泳衣,陈姨笑言“看不惯”,原因是太暴露了,不如老式的泳衣“安全”。买了泳衣后,陈姨和朋友相约去室内游泳池学游泳。第一次穿着泳衣下水,陈姨还闹出笑话。她怕三角的泳裤“不安全”,偷偷在泳衣里穿了一条内裤。到了泳池,经过一番练习,陈姨泳衣内的内裤露出了边,在黑色的泳衣下面十分明显。经过朋友提醒,她才知道,泳衣是贴身穿着,没必要再穿内裤。
上世纪90年代:
背部“露肉”面积渐多
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需求的增加,泳衣的款式较为多样化,颜色更鲜活,比基尼也开始在汕头的海滩上出现。
据长平路体育用品店职员王女士介绍,她在店里工作了十几年,店里的泳衣款式逐年都在变化,背部镂空面积逐步加大。泳装面料由上世纪70、80年代较为透明的氨纶料不断加厚,女性泳衣由没有胸垫加装了胸垫,质量提升,价格也高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比基尼慢慢流行,销量逐年上升。一开始,穿比基尼的人相对少,是因为潮汕女性观念较为保守、传统。随着外来人口涌入带来的观念变化,年轻一代出外读书、就业而受到外地文化的影响,潮汕女性的思想观念较之前开放很多,越来越能够接受,也勇于尝试比基尼。
比基尼时代:
穿上“三点式”秀身材
今年5月份,就读于中山大学的“85后”小林和几个汕头籍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在番禺举行的“万人比基尼迎亚运”活动。此前,小林的泳衣都是分体式的,从未穿过比基尼。
初次身着比基尼,小林最初深感不适,手忙脚乱地遮掩身上暴露的地方,深恐自己身材不佳被人评头品足。但在活动现场,参与活动的老少女性皆大胆秀自己,她们所展现出来的健康、美丽与自信让小林深为动容。小林认为,比基尼和时装一样,更多地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可以展示女性的个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