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因,扼其果”。通过对比、分析欧盟等国家及地区历次发布的召回产品品类和原因,不难发现每个阶段的产品召回,无论从召回区域上还是从产品品类上都有着明显的特色。不过要有效规避召回事件,还必须在苦练内功的基础上灵活应对贸易壁垒,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自身不足难逃其咎
一些企业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很容易成为被召回的“小辫子”。最直观的原因就是生产技术不过关导致商品质量的不合格。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但是,也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水平与欧洲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还难以完全与欧洲根据自身的发展经验制定的纺织品相关标准相接轨,当产品无法达到欧洲纺织行业的标准时,相关出口产品也自然受到影响。
加之,小部分企业盲目追逐利益,纺织产品的质量更难以保证。近些年,出口贸易也为中国纺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不排除在压价压力下,个别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工序、使用廉价原料,或产品把关不严等逐利行为,使得中国出口的一些纺织产品在国外被检测出某些质量问题,从而陷入了召回的泥潭。
除了产品质量的硬性缺陷之外,一些纺织产品设计与法规存在着“脱钩”现象。对此,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表示:“欧盟对于进口的纺织服装类产品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一个商标不够规范,一粒纽扣的重金属超标都有可能成为被召回的原因。我国生产企业往往盲目按照设计方提供的设计进行生产,而对于进口方的贸易法规却并不了解,造成了‘设计’与‘生产’相符,却与法规‘脱钩’的现象,使得召回事件多次发生。”
采访中,业内专家也表示,作为一线生产企业,在接单时首先要明确自身产品是否有不足,然后针对不足在技术和设计上进行改进革新,以确保我国纺织品质量真正符合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的要求。
产品检测漏洞尚存
提到纺织品检测,不得不回到本文出发点上,那就是召回事件。许多人都在对召回事件提出疑问。我国有很多检测机构,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多的“质量问题”呢?
当前,我国的纺织品检测市场还处于不太完善时期,国家性质的检验机构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并存,而第三方检验机构又划分为国外第三方检验机构和国内第三方检验机构。多种因素导致了我国纺织品检测质量与国际检测质量标准存在着差距。
带有国家性质的检测机构指的是质量技术监督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和国家纤检局。它们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市场抽检、行政处罚等强制性手段进行,在国际市场开发和商业化运作方面与国际权威检测机构有一定差距,检测结果与国外的接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相关检测机构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了中国市场,成为许多外贸企业的首选。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相关机构也发现了检测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开始兴起。
但是,根据抽样调查结果,目前国内纺织品市场的产品检测率不足50%。事实上,由于纺织品市场进入门槛低,也有少部分纺织品未经权威检测就直接进入了流通领域。在出口的部分服装中,也存在检测报告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可靠等现象。
因此,无论有多少复杂背景在左右具体的商贸行为,发生召回事件后,进行自我反思、寻求更佳解决方案都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积极去做的一项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