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派服装老板称,找不到地方建厂,连国外订单都不敢接
18年搬了6次厂,平均每三年搬一次家。在朝天门做了18年服装生意的邓毅,最近又开始到处为100多号工人寻觅新的厂房了,因为,现在厂房所在的南岸区六公里,马上就要开发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初聚集在南岸到巴南沿线的四-九公里的服装加工厂所在地,都处在陆续开发过程中。然而离开这片土地后,到哪里去找一个新家,这是当地近千家服装厂都很头痛的事。
个案
18年搬了6次厂
平均一次花40万
渝派服装协会会长邓毅,算得上朝天门最早的几批服装老板之一,1992年,邓毅便开始在朝天门屋顶花园做服装批发。
“当时很多人都主要做撵货,早上看到别人从广州或者福建发回来的什么款式好卖,下午就开始设计,晚上就连夜加班生产,第二天一早就上市了。”18年来,邓毅的服装批发也从租别人的摊位到自己购买商铺和写字间,从靠模仿别人的款式到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年销售规模达到2000多万元。
最让邓毅觉得头痛的,不是市场的开拓,而是厂房。18年来,从当初的千厮门二码头到2007年搬到现在的六公里二塘村,他总共搬了6次厂房,现在,他厂房所在地又已经征地开发,他又面临着第7次搬家。“真不知道,又要往哪里搬,才会从此安定下来。”
“每次搬家,光是锅炉、设备、运输、装修等,就要花30-50万元。”邓毅给记者算了个账,以平均搬家一次花费40万元计算,7次搬家,就要花280万费用,这个金额,完全可以兴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厂房了。
现象
近千渝派服装厂
找不到地方建厂
像邓毅这种面临搬厂的渝派服装老板还不少。邓毅估计,在外开厂房、在朝天门市场经营的大约有近千人,仅渝派服装精品城里,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规模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也有300多家,他们中,80%是在南岸及巴南四-九公里沿线租的民房做厂房,20%是自己租地建厂房。
邓毅说,朝天门最初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大多自发集中在南坪和巴南四-九公里一带,他们很多是朝天门最早入驻的批发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渝派服装的主力,现在渝派服装是万事俱备,就欠厂房。
程其飞是渝派服装森格莉娅的总经理,他于1994年开始在朝天门屋顶花园做批发,程其飞的工厂从1994年在北桥头石板坡落户以来,到现在已经搬了6次,现在的厂房是2007年租的九公里一块地修建的,现在已经被征用了,他也在四处寻找可以落地的厂房。
程其飞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不缺资金,也不缺全国营销网络,国外订单都有,就是不敢做大了,因为没有场地扎根,我们还是流浪儿的感觉。”
为何会突然有上千家服装企业需要“落地”,渝派服装协会会长邓毅分析,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这些服装加工企业最初大多就是做撵货的个体户,没有资金实力及对市场的规划,修建现代化的标准厂房;第二,随着近一两年渝派服装的崛起,以前的小舢板变成了大帆船,大批企业需要步入正规军行列;第三,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当年离城不远的农村已经变成了城市;第四,现在企业做大了,但是全市服装类专业的工业园区并不多。
影响
设计室挨到厨房
高薪聘不来优秀设计师
加工环境不好,就是高薪也请不来优秀设计师。一个位于七公里的知名渝派服装品牌,和广州一个优秀设计师谈好了,请他到重庆,工资为月薪1.5万, 还加提成,而在广州,这样的设计师月薪也就是5000多元。
结果设计师来看到生产环境后,头也没回就走了。
“厂房在一栋民房里,设计师旁边就是煮饭的地方,设计师上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菜刀、菜板,煮饭时,油烟全部往设计室里飘。”为了留住设计师,该服装品牌的老板硬是在沙坪坝给他租了一套大住房,每天上下班还接送。但是,在做了1个月后,设计师还是选择了离开。
据说,像这样的例子,朝天门上千家服装加工企业几乎都遇到过。
产能受到限制
看着上百万的订单流失
“我们现在通过北京的一些经销商,已经有大量的俄罗斯及中东外单来跟我们谈,但是,我们不敢贸然去接。”邓毅说,现在的厂房,大多是租来的临时性房子,间数多、面积小,大型生产设备不敢投入,甚至不能安装空调系统,大大限制了渝派服装提档升级。
邓毅说,现在,服装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加工秋冬装了,但是,由于天气太热了,工厂没有空调,一开工,蒸汽、锅炉都要用,非常热,为了安全起见,在最热的天,都要放假两个月,眼看着俄罗斯上百万的皮衣订单,但不能接。
“如果是标准厂房,我们可以安装水空调循环系统,既节能又制冷,还节约成本,产量也会比现在扩大至少一倍左右。”邓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