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hsbc)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hsbc china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为50.4,连续第三个月较上月回落,中国经济复苏脚步继续放慢。
根据汇丰发布的报告,6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4,低于上个月的52.7,且为2009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1月份该指数曾创下57.4的编制以来新高,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pmi短暂降至55.8,该指数3月份重又升至57.0,但修正后的4月份数字为55.2。
6月份该指数仍略高于50这一临界线,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已连续十五个月实现增长。pmi高于50表示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趋势,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出现萎缩。
2009年,该指数在1月、2月和3月分别跌至42.2、45.1和44.8后,于4月份升至50分界线上方。此后一路攀升,并于12月份升至56.1的年内高点。
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汇丰与英国研究公司markit group ltd.共同编制。该指数此前由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发布,被称做里昂证券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clsa china pmi)。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简称cflp)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联合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与汇丰此指数反映出一致的趋势。官方pmi指数6月份为52.1,低于5月的53.9,这一官方指数已连续第十六个月位于50临界水平上方。
采购经理人指数的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整体趋势:在经济刺激政策带动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体经济走出危机并实现持续增长逾一年后,随着中国政策的调整、外部环境的再次恶化,中国经济的复苏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经济从政策刺激下的高速增长转为依靠自身动力实现健康持续增长,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6月份回落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政府的紧缩政策显现了成效。
中国今年以来收紧了货币信贷政策,年初以来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在上个月退出了金融危机时期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开始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同时加大对于房地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这些措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明显。
不过屈宏斌对于中国经济前景仍比较乐观,他认为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中国经济会遭遇硬着陆,他预计在大规模投资和强劲消费的带动下,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实现9%的增长。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的状况。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市场较为看重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在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公布前,还会公布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一部分,市场往往会就芝加哥采购经理人的表现来对全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做出预期。
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