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纺织  棉纱  阿克苏  人民币  染料  服装  化纤  环保  丝路柯桥  染费  降税  美棉  服装定制  缅甸  生态  皮棉  不染色  卢比  盛泽  中俄 

环境部:坚决禁止环保“一刀切” 启动两个专项检查

   日期:2018-12-15     浏览:3    评论:0    

10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环境部获悉,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将在近日全面启动。

已组建的5个督察组将对山西、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省份开展“回头看”督察进驻工作。据悉,与第一批“回头看”一样,“一刀切”等问题仍是重点督察对象之一。

今年两会期间,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曾表示,“一刀切”指的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否违法还是合法,一竿子打下去,一律进行关停的做法,“绝不允许这样的乱作为来损害影响我们的中央环保督察的大局”。

为此,环境部在5月底,赶在第一批“回头看”前,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8月底,又印发文件将严格禁止“一刀切”纳入深化环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

10月26日至27日于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李干杰称,环境部将出台一个更加详尽的坚决禁止环保“一刀切”的文件,组织两个环保“一刀切”专项检查,查处通报一些典型案例,来推进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

“一刀切”实际是不作为

“一些地方出现的环保‘一刀切’问题,既损害了党和国家形象和合法合规企业权益、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违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干扰,必须态度鲜明、坚决反对,严格禁止。”李干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说。

10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显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刀切”现象出现,一方面反映出环境压力向地方传导,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传导太快,地方为节省行政成本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做法。“这种极端作为,实际上是不作为,掩盖了真正的问题。”毛显强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中央环保督察情况发现,环保“一刀切”现象,多发生在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调峰调控”等行业和领域。

地方为应付督察,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督察期间停工停业停产督察后故态复萌等敷衍做法。例如,环境部10月22日通报,在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督察组发现,云南瑞丽市2016年在查办违法开采砂石举报案件时,以“一刀切”方式关停所有砂石场,后又违规批准部分未取得合法手续的砂石场恢复生产;此次“回头看”时,再次采取“一刀切”临时关停措施。

今年8月国务院大督查发现,陕西彬州市涉嫌违规设立三处“治污降霾车辆冲洗站”。对此,环境部经现场督查后发布通报称,这是“假治污、真收费”,对过路车辆不论是否干净、有无必要、是否有效、是否损害,一律要求冲洗,搞“一刀切”;运营单位及人员冲洗操作敷衍应对,5秒钟即完成一台车辆的冲洗,以治污降霾之名行强制收费之实。不仅没有产生治污降霾效果,而且严重干扰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

往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间,不少城市发布“停工令”,城市建成区一律停止土石方作业,为期三至五个月不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走访“2+26”传输通道城市发现,有地方在采暖季停止地铁项目施工,以至于地铁未能按期通车。

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副研究员黄德生今年9月撰文称,地方环保“一刀切”主要包括五类具体情形:平时不作为,临时抱佛脚,突击整改“一刀切”;责任不落实,“掩耳盗铃”式停业,逃避问责;难题不解决,披上“环保”外衣,借题发挥乱作为;标准不明确,以点概面,连带打击;施策不科学,不分类指导,要求不切实际。

该文指出,凡此种种“一刀切”行为,本质上都是生态环保领域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懒政、惰政、怠政、庸政的表现。

多地错峰生产摒弃“一刀切”

那么,该如何禁止“一刀切”现象出现?

李干杰表示,针对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任务,按照污染排放绩效和环境管理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实施管控措施。

例如对于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不得采取集中停产整治措施。对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特色产业、工业园区以及城市管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出台细化防止“一刀切”的有效措施,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

10月29日,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一刀切”从环境经济角度来讲,是一种不管企业排放效率,采取一样的整治措施的做法。

他建议,应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以从源头上堵住污染。采取环境税、绿色金融等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手段,识别出不同效率的企业,有针对性地提高企业的排放效率。

在中央的要求之下,地方纷纷出台了禁止环保“一刀切”的相关政策,包括河北、江苏、重庆、陕西等多个省份。

陕西10月27日出台的《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行为的指导意见》,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特色产业、工业园区、采石采砂采矿、城市管理、“散乱污”、“调峰调控”等9个方面,严禁各地各部门在环保督察整改中实施“一刀切”。例如,小微企业只要达标排放应当支持发展,不产生污染的企业不得列入“散乱污”。

在“调峰调控”这一具体领域,河北、江苏、天津、唐山、邯郸、郑州、临汾等地都将在今年秋冬采暖季期间施行差异化错峰生产方案,摒弃了以往“一律限产50%”等做法。

10月26日,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在该局新闻发布会上称,今年天津环保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领军企业、不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序,不错峰;错峰行业由去年的16个调整为14个,对使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建材、铸造等行业不予限产;根据绩效评价测算,停限产企业由去年393家调整为预计不超过50家,对装备水平先进、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少限产或不限产。

河北省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减轻负担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对钢铁、焦化、电力三个行业中超低排放企业、环保“领跑者”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免于错峰生产,对环保达标、手续完备、产品市场好的企业不予停产。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