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来这里上班的时候,村里人笑话我,都大学毕业了,怎么还去纺织厂上班?”27岁的阿娜尔古丽·安外尔工作在南疆一家大型纺织企业,5个月前刚提升为车间主任,回忆起3年来的经历,她说像是又上大学深造了一次。
近年来,随着新疆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南疆为重点,加大对南疆四地州纺织服装业带动就业的支持力度,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在南疆进行全产业链聚集,内地行业发达企业相继进驻。2014年,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业龙头的山东如意控股集团开始布局南疆,规划建设80万锭高档纱线产能。
阿娜尔古丽·安外尔所在的企业,正是如意集团在喀什地区打造的三大纺织服装产业园之一——疏勒如意科技纺织有限公司。
家在南疆深度贫困县的她,靠着妹妹在外打工的经济支持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但没过多久,母亲心脏状况恶化,先后两次手术。因为离家远,她3个月才能回家探望一次。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她狠心辞去工作。
2015年9月,传来如意招工的消息,母亲的身体情况已逐步稳定。“憋”久了的阿娜尔古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面试。
开始时,村里人有些不解:“就当个纺织女工?”连父母也觉得有些抬不起头来,毕竟女儿是乡里少有的女大学生。在当地大多数人乃至阿娜尔古丽的传统认知里,纺织是简单技术活。
入职后的培训,打开了阿娜尔古丽对纺织的全新认知:先是长达4个月的纺织理论学习;随后,她和许多工人被送往山东总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操培训;次年5月,再被派往位于北疆的石河子分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训,熟悉全部工序。
“越培训,越发现不会的太多,只能拼命地学。”阿娜尔古丽不再是“骄傲的门外汉”了,而是踏踏实实潜下心,开始了近两年的“深造”。今年6月,她从400多名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后纺车间主任。
疏勒如意正式投产1年多来,生产的60织纱线成为市面上的中高端产品,在江浙供不应求。然而,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仍未停止。阿娜尔古丽介绍,每周、每月、每季度,疏勒如意都会对所有员工进行不同要求的培训、考核和比赛。
这些严格、密集的培训考核,与如意布局南疆的“高精尖”现代化纺纱生产线直接相关。
“疏勒如意现在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纺纱设备,喀什、英吉沙这两个在建的厂区安装的是国际最先进的设备,以应对南疆现代化产能升级。”疏勒如意负责人狄秀华介绍。
记者采访了解,山东如意、鲁泰纺织等国内纺织服装业巨头产能“西移”,并非简单的生产线“搬迁”,而是在进行空间转移的同时,同步完成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级。
机器越现代化,对从业者素质要求就越高;不仅要求熟悉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还要能通过听、看、闻,迅速判断机器运行的哪个环节出了什么问题,最终达到人机高度默契的境界。
“一般的设备故障自己要会修,还要随时根据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对众多细微工艺做出精准调整。”阿娜尔古丽说。
“南疆的劳动力普遍学历、技能水平还不高。”狄秀华认为,企业必须花大气力培养员工,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新疆的禀赋优势,“晚出生”的南疆纺织服装业才可能真正“后发制人”、超越东部。
喀什地区人力与社会保障局局长陶辉军指出,南疆劳动力正处于从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大过渡期,落地南疆的大型企业正在迅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面对这一新情况,企业和地方政府必须拿出决心和投入应对。
“关键在于对南疆劳动力的培养。”陶辉军说。
如意以高标准、高成本的技能培训,实践在南疆智能制造的升级布局。同时,为员工提供了高于南疆其他企业的保障与待遇:平均工资近3000元、社保如数缴纳、班车接送上下班、双人一居室公寓、免费食堂……每月,拿出奖金奖励业务表现优秀者,鼓励员工持续学习。
“再没有人说我来错地方了。”阿娜尔古丽说,她现在每月稳定到手3500元。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她已经想好,“到如意的实验室去,多学些提高质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