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纺织  棉纱  阿克苏  人民币  服装  环保  化纤  染料  服装定制  皮棉  生态  美棉  不染色  缅甸  盛泽  染费  中俄  卢比  丝路柯桥  降税 

李玉印:为贫困户引来北京服装厂

   日期:2019-01-04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26    评论:0    

华北平原最东端,在沧州市海兴县张会亭乡高湾镇,进入农闲的村民本该在家“猫冬”,但因为北京服装厂生产基地的建立,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走进村里的服装加工厂,贫困户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说起村里的服装厂,不得不提它的建立者——海兴县政协驻村第一书记李玉印。记者赶到海兴县高湾镇魏桥村村委会时,李玉印正爬梯子给电闸更换保险丝。办公室没有暖气,只能用空调和电暖气取暖,用电量上升,保险丝就熔断了。失去热源,屋内温度顿时下降不少,未穿棉衣的李玉印不由得抱紧了胳膊。李玉印嘿嘿一笑,“驻村工作两年,换保险丝、上房扫雪,什么都得会”。

2017年4月,李玉印到张会亭乡双庙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这几个村的扶贫工作很艰巨,我们都在思考长远的脱贫机制。”考虑到村里妇女大多留守在家照顾孩子,李玉印想着如何调动这些剩余劳动力,“找到劳动密集型企业,村民可以到工厂里做工了。”

海兴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内没有发展较好的支柱产业,李玉印就把目光聚焦到周边地区,“白沟的箱包、通州密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考察过。”最终,通过沧州老乡的牵线,李玉印与北京外迁服装厂达成了合作意向。

李玉印回忆,当初北京德威信服饰公司面临外迁,公司计划将生产基地全部转移到河北及周边地区,但是公司担心在海兴不好招工。当公司负责人到张会亭乡考察时,李玉印叫上了附近9个村的村支书,他们向这位北京客人提出了建议,“等学校放学时,看看有多少接孩子的家长,就知道有多少留守农村的妇女了。”李玉印介绍,德威信公司当时的用工需求是200人左右,实际上附近几个村子加起来能有2000多名女性劳动力,用工需求很容易满足。

2018年初,李玉印转到高湾镇魏桥村任第一书记,德威信公司的生产车间最终在5月份落在了张会亭乡南齐村。这样,双庙村、魏桥村、南齐村及周边村子的村民都来这里上班。最开始工厂招了80多人,几乎都是农民,没有工作经验。“工人连电缝纫机开机都不会,更别说做衣服了。”车间主任马伟伟向记者介绍。马伟伟是工厂为数不多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今年38岁的她之前在天津服装行业打拼了19年,得知家乡建了服装厂,便想着回来发展,这样还能照顾在老家上小学的孩子。她介绍,工厂开工前三个月,工人都在学习阶段。她说:“一开始教工人用缝纫机做个围裙、做块桌布,后面慢慢教他们做羽绒裤。羽绒裤只需要缝4个片,工序简单,适合初学者,服装厂最终确定主要生产这类产品。”

开工前3个月,单算工人工资,不包括水电餐饮等费用,德威信公司就要补贴十几万元。直到第4个月,工人可以批量做出合格的衣服,工厂实现收支平衡。现在工厂平均每月可生产15000条羽绒裤。冬季是服装生产销售淡季,在魏桥村服装厂,40多名工人正在熟练地使用机器进行缝制。李玉印介绍,在服装生产旺季,工厂有120多人,这其中就包含40多位贫困户。现在服装厂工人平均工资在2000元至3000元,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可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南齐村村民李英今年40岁,因为家中老人瘫痪在床,家庭生活相当困难。2018年6月,她来到服装厂打工,“俺们这里是盐碱地,肥力有限,种庄稼不挣钱,因为照顾老人我又没法出远门,来这儿打工,每月能挣个2000多块钱,正好贴补家里。”

李玉印说,几个月的时间,服装厂的运营已步入正轨。在他的倡导下,海兴县另外几个乡镇又建立了4个服装加工厂,除承接德威信公司的业务外,还与山东滨州一家家纺公司合作,总共可直接带动贫困户近200人。作为扶贫干部,李玉印很庆幸找到了帮助老乡脱贫的有效方式。他说:“北京的一些服装厂都面临着外迁,沧州市承接了很大一部分的服装产业,而海兴县剩余劳动力较多,价格较低,又没有沧州市区那样的激烈竞争,同时还能兼顾到脱贫攻坚的社会效益,希望北京服装厂家可以关注这里。”本报记者 李如意 沧州日报记者 傅新春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