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降税  环保  服装  棉纱  盛泽  纺织  染费  化纤  缅甸  卢比  美棉  皮棉  阿克苏  服装定制  不染色  生态  染料  丝路柯桥  中俄  人民币 

大塘印染业:“绿色动能”能否接轨创新动能

   日期:2019-02-20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19    评论:0    

2018年,由于环保压力较大,国内大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纺织企业关停,广东纺织印染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广州新塘、汕头等地,纺织印染企业关停现象仍在持续。

同是2018年,同是以纺织印染产业为主,大塘工业园却呈现另一番景象:不少纺织印染企业订单量大幅增长,生产线在旺季满负荷运转;园区供气、供热总量持续增长,招商引资势头向好,园区的生产火热与外围的行业“寒冬”形成鲜明对比。

从2002年开发建设实现工业进园,到逐步形成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中水回用的循环经济式供应链,再到即将实现污水“零排放”,“生态环保型现代工业园区”让大塘工业园不仅避开了环保压力倒逼下的一轮产业洗牌,还形成了周边区域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让纺织印染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焕发新机。

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产业的产能瓶颈、转型升级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在区域加速转换发展动能的关键节点,大塘工业园作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绿色动能”能否顺利接轨“创新动能”,为三水乃至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示范路径?

行业大洗牌下的“大塘盛景”

2月16日,佛山市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利达”)网站挂出《天然气专线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信息公示》,称拟投资5313.24万元新建天然气专线工程项目,项目为了增加供气调节的灵活性。作为大塘工业园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治污、集中中水回用的运营商,佳利达2018年以来在污水处理、供气供热等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力度,背后是园区发展的环保要求以及产能增长需求。

2018年,佳利达的工业污水处理总量、供应天然气总量、供应蒸汽总量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工业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约20%。从佳利达的市场结构来看,在污水处理方面,纺织印染企业的用水量占到90%以上,其次是精细化工,再次便是家具木业和塑料皮革;在供应天然气方面,纺织印染的用气量占比达到80%以上。

目前,大塘工业园产业构成以纺织印染、精细化工、五金机械、塑料皮革和家具木业等5大产业为主,佳利达的市场数据与园区产业结构出入不大。“园区纺织印染产业是园区的用能主力,从用能数据可以看出该产业在2017年、2018年的生产形势都相当不错。”佳利达副总经理张良军分析,背后原因一是企业订单量增长较大,二是近两年较多纺织印染企业进入园区。

2016年底以来,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的广州新塘、四会、汕头等地区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印染企业相继关停。2018年下半年,中国四大内衣基地之一的汕头市,开始加紧潮南纺织印染中心的建设步伐,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入园。汕头应对环保压力下的产业发展模式转换,实质是广东乃至全国纺织产业的转型路径。

而大塘工业园区却比同类纺织印染产业集聚区早了十多年迈出步伐。2002年,大塘工业园启动建设推动工业入园,纺织印染产业开启园区集群化发展之路;2004年,园区成功申报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008年,再获得“广东省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称号。2015年前后,园区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中水回用的循环经济式供应链已经建成。据佳利达透露,随着污水处理技术能力和技术不断提升,2019年园区将有望实现污水“零排放”。

相比外围的纺织印染企业终日提心吊胆,存在被关停的风险,大塘工业园内的企业则安稳多了,订单量节节上升,生产情况稳定,能源供应、污染处理等问题均得到园区统一解决。

“以前客户上门是看企业的资金流、产品交货期,现在客户上门都是看园区的配套环境,能否符合环保要求,他们都担心供应商突然就倒了。”佛山市佑隆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宜平说,全国各地的客户在三水看到大塘工业园区的配套能力都很放心。佑隆印染2018年的产销依然保持稳步增长,销售收入实现20%的增长。

事实上,由环保倒逼的行业洗牌不仅发生在纺织印染产业,在精细化工领域也几乎同时进行。得益于大塘工业园在绿色循环经济的及早布局,环保倒逼下的行业洗牌反而为园区和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蛋糕:关停企业的订单流入了竞争力较强的大塘企业口袋,完善的绿色循环经济供应链让区外企业慕名而来。

传统产业选择的“退与进”

在国内主要纺织印染产业集聚区才开启谋求转型的空档期,配套成熟的大塘工业园拥有了抢占发展资源的领先优势。国内不少纺织印染企业、精细化工企业自2017年以来频频主动上门,表达希望进驻大塘工业园区的意愿。这时的大塘工业园,面临的更多是“要,还是不要”的问题。

2018年6月中旬,大塘镇出台了《大塘镇二次招商项目准入管理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二次招商项目”是指除政府储备用地项目外,以各种方式对现有企业的土地或厂房再利用的项目。与早期招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同,《管理办法》对项目的考核以经济效益和环保为两大主要标准,将亩产税收标准提升为原来的两倍,优先引进无生产行废水外排、不占用VOCS指标的项目,这意味着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无法进入。

《管理办法》的出台,实质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大塘工业园区,自身也在谋求转型升级新路径,探索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模式。

“纺织印染产业在近两年虽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一些瓶颈也随之显现。”三水古闰纺织印染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志秋去年调研了大塘40多家纺织印染企业发现,产能瓶颈、创新能力、利润空间是企业当下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佛山市名州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洲纺织”)总经理张漩这两年一直在寻找利用企业现有土地空间扩大产能的方法。名州纺织销售收入2017年为1.8亿元,2018年已经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生产车间一直处于满负荷运作的状态。“有订单我们也不能多接,产能有限。”张漩说。

随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和《印染企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国内全面推开排污许可制度,印染企业要求持证上岗。张漩说,排污许可证核发非常严格,企业现有厂区持有排污许可证,印染环节只能在现有厂区进行,即使再新购用地新建厂区也没有资格开展印染生产。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名洲纺织把原来堆放原料和成品的仓库改造成生产车间,另外在华南纺织创新科技园租用场地作为仓库,增加了额外的物流和仓储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还有的企业采取并购等方式扩大产能,如佛山市丰泽纺织有限公司2018年收购了园区两家企业,扩大产能,上新的染色布生产线。

除了产能瓶颈,利润率被逐步挤压也是纺织印染行业面临的问题。在笔者对佑隆印染的采访中,林宜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即使订单量多,关键还是得有利润空间。”张漩也坦言,名洲的销售收入增速那么高,但利润的增速只有20%左右。

受国际油价上涨及环保压力关停大批化工企业影响,2018年以来纺织印染行业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为企业带来较大压力。此外,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也是纺织印染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占的主要原因之一。

杨志秋认为,纺织印染企业之所以存在产能瓶颈和利润压缩问题,不仅因为现有土地空间有限、人力和原材料成本趋高,同时也因为企业自动化程度和应用设备技术先进水平不高,制约了企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工业上楼”、智能制造的新探索

从上述种种迹象可以看到,大塘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压力并不小,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效益的压力,二是维持发展后劲需要寻找新产业、新增长点的压力。

没有夕阳行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国内被关停企业的市场蛋糕被重新分配,名洲纺织、丰泽纺织、佑隆印染、奕美化工等一批企业订单增长态势保持向好,反映了纺织印染市场仍有较大开拓空间,以及园区企业不俗的综合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园区内云集了Zara、H&M、迪卡侬、优衣库、BOSS、POLO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大塘工业园主打中高品质的产品,与江浙地区以中低端纺织品为主,已经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为今后的市场竞争奠定了品质基础。

古闰研究院撰写的《三水区大塘工业园纺织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提出,园区企业普遍存在清洁生产领先设备少、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自有研发机构少、生产工艺有待改进等问题,园区纺织印染产业与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古闰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园区内企业生产一次成功率平均大约在50%,国内部分技术领先企业一次成功率可达95%。而一次成功率对企业利润率起着关键性影响,一次成功率更高,意味着企业重复投入更少,产出效益更高。

有差距,即意味着拥有更大提升空间。“工业上楼”、智能化生产或将是大塘工业园区内企业解决产能瓶颈、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的破题之道。笔者走访调研多家企业了解到,纺织印染、精细化工均属于实施“工业上楼”门槛较低的行业,如纺织印染的卷布、验布等多个生产环节的设备均可以“上楼”,破解用地不足的难题。目前,大塘工业园区内已经有企业探索“工业上楼”,三水联润染整有限公司建设的新厂正是高层厂房,以“垂直生产线”在有限的土地增大产能。

为突破土地空间制约带来的产能瓶颈,以及劳动密集性质带来的人力成本高企,园区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已经着手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减少人力,一来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产能问题,二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实现扩大利润空间。2018年,大塘共有25家企业完成技改备案,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发掘市场需求,也是帮助企业增加利润率的有效途径。”林宜平说。佑隆印染是行业内较早引入数码印花技术的企业,相比传统印花技术,以数码印花为基础技术的功能性产品利润,是传统产品利润的3到5倍。但像佑隆印染、名洲纺织等拥有行业内领先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在园区内仍是少数,政府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时仍须多加引导,帮助企业形成创新意识和差异化发展理念。

新材料产业机遇下的再创业

纺织印染、精细化工等产业态势向好,带动大塘经济指标实现向好增长。2018年数据显示,预计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6.02亿元,增长12.8%;税收入库9.16亿元,增长20.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亿元,增长32%。全年引进49个招商项目,总投资额54.87亿元,超亿元项目20个,超5亿元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1个。

可以看见,在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纺织印染、精细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依然是保持大塘工业园区经济稳增长的根基所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亟需加快。另一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之下,要对接先发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要素溢出,对大塘工业园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园区从载体到服务、产业到企业都要有质的提升,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2019年大塘镇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大塘镇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镇、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创新动能,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其中一个抓手便是培育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主导产业,谋划建设广东新材料基地。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者,其从产业链上游发力,关系着下游产业的创新。大塘工业园发展新材料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从曾经的传统化工到如今的精细化工,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同时,大塘工业园是广东省四大化工专区之一,也是佛山市唯一化工专区,新材料企业在园区内发展、扩产拥有相对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司马化工、西陇化工、欣涛新材料、奕美化工等一批精细化工龙头企业,紧抓当下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机遇,纷纷向化工新材料领域进发。欣涛科技自主研发的“非沥青基高分子防水卷材抗紫外线专用热熔压敏胶”,填补了行业内热熔压敏胶无抗紫外线功能的市场空白。奕美化工的“仿活性、仿酸性染料染色技术”将能取代传统活性、酸性染料的印染加工,1吨布从印染到洗水整个过程大约能节约30吨水。

目前,在国民经济需求的百余种关键材料中,约三分之一国内完全空白,约一半性能稳定性较差,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有研究数据显示,预计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在2018年—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72%,2022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万亿元。

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遇下,大塘工业园将如何发挥其他工业园区无可比拟的绿色循环经济优势,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细分领域,仍需进一步探索出明晰的路径。

-相关

“智能制造+新材料”:

30人企业

创造超2亿产值

走进司马化工(佛山)有限公司,第一印象就是这家企业规模不大,占地仅约40多亩,整个公司的员工算上保安仅30个人,其中一线普通工人只有11名。就是这样一家“小”企业,却已经连续多年纳税超1000万元,2018年产值依然超过2亿元,保持超10%的增长。

事实上,司马化工(佛山)并不小,而且背靠实力雄厚的德国企业ZSCHIMMER SCHWARZ化工集团。司马化工(佛山)生产/工程经理汪元乐介绍,司马化工(佛山)自落户大塘工业园区以来,一直都是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投入为主,企业员工数量一直不多,但产销量却每年都能保持稳定增长。司马化工(佛山)成立之初,生产工人仅有两个人,后来为了满足市场需要不断增资扩产,工人数量逐步增加。

“我们的工人都很轻松,设备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生产环节,工人管理设备好就行。”汪元乐说,到了下班时间工人就可以下班,机器还可以继续运转。如公司在2013年新上的陶瓷助剂生产车间,在旺季时,车间的陶瓷墨水设备都是24小时不停运转,而负责该车间的工人只有6个人,每到晚上便准时下班,唯有设备依然在运行。

汪元乐介绍,司马(化工)佛山每年在设备上的固定资产投入非常大,德国企业相信最大程度地依靠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能够减少人为因素的产品品质不稳定,而且能够给员工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我们每上一个新项目,第一时间学习的便是新设备、新技术。”汪元乐说。

大塘工业园发展新猜想

猜想一:发展纺织印染装备产业

由于大塘工业园内纺织印染企业的设备应用水平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转型升级将催生对智能化生产设备、清洁生产设备等先进装备的大量需求。如纺织业基础较好的江浙地区,近年已经着力布局智能纺织印染装备产业。大塘工业园是否有可能结合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以及佛山培育万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机遇,借助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区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带动效应,以智能装备应用推广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培育配套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的纺织印染装备产业?

猜想二:打造传统产业“工业上楼”示范园

相比一些生产设备体积庞大、重量大的行业,纺织印染、精细化工的大部分生产设备均可以实现在高层生产,打造“垂直生产线”。实现“工业上楼”,一来有效破解传统企业增资扩产土地载体不足的瓶颈,二来有利于园区的资源实现高度集约化利用,腾出空间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实现从传统工业园向都市型园区转型。大塘工业园区是否可以探索打造传统产业“工业上楼”示范园,通过出台政策、政府引导、加强规划等方式,引导新建厂房、“三旧”改造项目实现由平层向高层转型,提高园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标签: 大塘 印染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