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突发加征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中国也迅速做出了反制措施。
在化纤领域,化学纤维长丝及织物、化学纤维短纤及织物在加征关税之列。这使聚酯产业链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让原油及相关聚酯大宗商品的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PX价格一降再降
首先是让过去的“赢利王”PX的价格出现下跌。 事实上,自从3月恒力 的PX装置投产以后,日子就不好过了。进入5月中旬之后,PX的价格再次大幅下跌,5月13日,PX外盘(FOB韩国)的价格还有888美元/吨 ,5月14日就变成了874美元/吨,而5月15日就只有845美元/吨了。
PTA大幅波动
原本“稳如泰山”的PTA现货价格出现波动。5月第3周的前3天,PTA期货均以大跌收盘,其中,主力1909合约连续3天分别大跌2.2%、4.4%以及1.62% 。而1907合约在14日更是盘中跌停,15日跌势依然较大,终盘再度大跌4.2%,单日下跌近500元/吨。但是到了5月16日,PTA期货却开始反弹了。
涤丝再启下行通道
作为聚酯产业链的下游,涤纶长丝也没能幸免。从4月中旬开始,受产销差,库存多的拖累,涤纶长丝的价格就一直在下跌,跌幅将近千元。
到了5月上旬,聚酯工厂开启了一波降价促销活动,好好地清了一下库存,再加上部分聚酯工厂开始停产检修,产能下降了不少。
虽然,终端织造行情的不景气才是聚酯整体低迷的最根本原因,但是业内人士表示,造成此次聚酯产业链的波动,近期突然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也是最直接的导火 索。
聚酯产品涉及化学纤维中长丝及短纤。按照2018年我国出口量,直纺涤短出口103万吨,涤丝出口227万吨,其中,出口美国地区的涤短大致4万吨,涤纶长丝大致7万吨,合计11万吨。
除了直接的聚酯原料出口之外,我国2018年出口纺织品服装合计2767亿美元,其中,出口至美国的合计450亿美元。 而包含在清单中的加税金额大致在100亿美元左右,占比3.6%。按照2018年涤纶产量3450万吨,其中,下游纺织服装对应有20%出口,而出口中的3.6%出口至美国,换算成对聚酯的需求影响预计在25万吨左右。
这个数据对比我国年产4500万吨的聚酯绝对量来看,实际占比并不大,但却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多个化纤原辅料商品也在加征关税之列。其中,47020000溶解级化学木浆和29269090其他腈基化合物(己二腈在此税号项下)保持加征5%的关税税率,对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和锦纶66行业有一定影响。
提高竞争力,寻求新市场
今年年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这一问题。他表示,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对化纤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但不容忽视。 一方面,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新的替代市场。
我国的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已经丧失了传统的成本优势,所以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加大自主创新,遵循国家的“三品战略”,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让产品做到无可替代,这样美国就不会因为加征关税选择其他国家的替代品。
事实上,随着近两年来各项成本的不断升高,加上东南亚国家纺织产业的冲击,传统的“以价取胜”已经开始变得不合时宜。
今年5月5日闭幕的第125届广交会上,纺织服装成交金额为16.2亿美元 ,同比增长2亿美元。在成交趋稳的同时,质量特征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的品牌展区成交额达到总成交额的28.8%,新采购商占到总采购商人数的42.15%。
作为外贸“晴雨表”,广交会的新特征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正在从“以价取胜”走向“以质取胜”。
另外,企业要加强与东盟、欧盟以及中南美洲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积极寻求新的替代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 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考虑在海外市场布局,来规避贸易壁垒。
随着国内人员、设备成本越来越高,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纷纷将生产设施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等国家。而去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也加速了这一进程。
虽然东南亚国家存在产业配套、人员素质、整治文化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他们低廉的人工成本却足以抵消其大部分的劣势。
据了解,很多出口到东南亚的面料订单,其实终端客户仍是欧美市场;部分欧美客户会要求企业把产品直接发送到他们在东南亚所建的服装厂。而此次中国与美国贸易战再一次的加剧,或将使一些在犹豫之中的投资者下定决心,使东南亚等国家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