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白皮书还将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在全世界发表。
这是继去年9月24日《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后,中国发布的第二份白皮书。
两份白皮书时隔8个多月。第一份白皮书长达3.6万字,非常全面,侠客岛也有过解读。
而今天发布的这份白皮书字数减少了很多,8300多字,主题也更为集中,就是聚焦经贸磋商,表达中方立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主持发布会
看点一:时间点有意味
白皮书是中国政府正式的对外官方声明,重要意义不可小觑。
就在第二份白皮书发布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日,中国对美新一轮反制措施正式生效: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分别加征25%至5%不等的关税。
而有意思的是,中方宣布反制措施生效的时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却发布消息,将原定6月1日开始加征25%关税的期限,往后延了半个月。
也就是说,5月10日前从中国出口,6月15日前运抵美国港口的中国输美商品将继续维持10%的税率。
美方给出的理由是:此次延期,是经进一步考虑海关执法因素,以及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海上过境后做出的。
美方主动延期,是不是态度的缓和?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白皮书发布是在中美下一轮经贸磋商之前,尤其是日本大阪G20峰会之前发布的。
在这场峰会上,中美两国领导人会不会就经贸问题有会晤?怎么谈?会有去年阿根廷G20峰会的共识效果吗?
外界都在期待。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好几个外媒记者都问到了6月底即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
所以,今天的白皮书,不妨看做是中方对下一轮经贸磋商,甚至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的立场表白。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右)解读白皮书有关情况
看点二:以美之矛攻美之盾
这份白皮书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大量引用了美官方、商会、智库和WTO等国际组织的说法和数据来反驳美方的不实指责。
比如,美方在宣传上鼓吹加征对华进口关税,就会缩小两国贸易逆差,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事实正好相反。
白皮书中举例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的《各州对华出口报告——2019》:
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美国对华出口支撑了超过11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在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的2018年,美国34个州对华出口下降,中西部农业州受损最为严重。
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同比减少33.1%,其中大豆降幅近50%,美国业界担心从此失去培育了近40年的中国市场。
美国商会和荣鼎集团2019年3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2019年及未来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可能每年减少640亿至910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0.3%-0.5%。
如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未来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累计减少1万亿美元。
美国智库“贸易伙伴”的研究报告显示,如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1.01%,就业岗位将减少216万个,一个四口之家每年支出将增加2294美元。
其实,进口中国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是美国通胀率长期保持低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征关税后,这些成本最终会由广大美国消费者承担。
但美国政府为什么还是一意孤行要搞贸易战?很简单,国内改革动不了利益集团,那就找个“外国替罪羊”,告诉选民,是中国偷了美国技术、偷了美国就业岗位、偷了美国的钱。这是一套“选举修辞术”。
看点三:磋商出问题,责任完全在美方
大家对一个月前的那场磋商还记忆犹新。在中方代表团赴美磋商之前,特朗普突然变脸,指责中国拖延谈判进程,威胁要立刻对2000亿美元加征25%关税。
美方又在国际媒体上大量放出中国立场倒退、中国破坏谈判的消息,意图把磋商受挫的责任推给中方。
这次白皮书首次将一年多来美方三次“出尔反尔”的经过挂了出来,就让大家看看,到底是谁言而无信。
第一次,2018年2月初,美国政府提出希望中国派高级别代表团赴美进行经贸磋商。中国展示了极大诚意,先后与美国举行了数轮高级别经贸磋商,取得重要进展。
但是,2018年3月22日,美国政府抛出所谓对华“301调查”报告,对中国提出“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不实指责,并基于此宣称将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
第二次,2018年5月19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达成了“双方不打贸易战”的共识,同意继续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美国公开表示,暂停推进对华加征关税计划。
结果,2018年5月29日,美国政府在双方发布联合声明仅10天后就推翻磋商共识,对中国的经济体制、贸易政策横加指责,宣布将继续推进加征关税计划。
第三次,2018年12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就双边经贸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此后90天里,中美工作团队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3轮高级别磋商,3月底至4月底,两国工作团队又进行3轮高级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两国已就大部分问题达成一致。针对遗留问题,中国政府提出,双方要互谅互让,共同寻找解决分歧的办法。
然而,就在5月初,中方赴美开展第十一轮磋商之前,美方又突然搞极限施压,威胁对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让世界大跌眼镜。
可见,这三番五次的变卦,责任完全在美方。
白皮书说,君子之国,先礼后兵。意思很明确,中国是礼仪之邦,凡事要论个理,但别欺人太甚,如果蛮不讲理,那我们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回击。
看点四:原则问题上决不退让
刘鹤在第十一轮经贸磋商后,曾首次对媒体披露了中国的三大核心关切,可以归纳为:
第一,如果要达成协议,所有加征关税必须全部取消。
第二,提高贸易采购额度要照顾中国发展实际,不能漫天要价。
第三,坚持文本的平衡性,这事涉及主权和尊严。中国不会因为要达成协议,就顺从美方改变中国的制度和程序,这是干涉内政。
此次白皮书也说得很明确:中美双方都应看到并承认国家发展的差异性、阶段性,尊重对方发展道路和基本制度。既不能指望通过一个协议解决所有的问题,也需要确保协议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实现协议的平衡性。
可以归纳为一点:“中国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
磋商谈判就是两个平等实体间的博弈,基本立场就是要平等、互利、诚信,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哪有一方拼命开条件,另一方只能被动接受的道理?
这叫“城下之盟”,这叫“不平等条约”。这两个词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是触动历史神经的,关乎民族尊严的。中国有过惨痛经历,也发誓绝不会让历史重演。
美方如果懂中国历史,就不应该在这问题上犯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