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7月22日刊发题为《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适配性》的评论。文章称,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金融监管部门的核心任务之一。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境遇有明显改善。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由前5个月的5.3%回升至5.7%,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速回升,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制造业投资由2.75%回升至3.0%,连续两个月回升。此外,统计局公布的私营企业信心指数也回升至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
期间,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银保监会介绍,前5个月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公司类贷款的51.48%,平均贷款利率为5.98%,较2018年全年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92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5家大型银行的平均利率为4.79%,下降0.6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不过,除信贷之外的金融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今年上半年,民企债券违约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随着6月同业存单刚兑打破,金融机构出现信用分层,民营企业的信用利差又开始走阔。上半年民营企业IPO家数和募集资金净额较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转,但仍远低于前期高点。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同样出现边际好转,但上半年增速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必须进一步提升,以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6月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应通过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直接金融、调整现存的间接金融结构,从而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这为下半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金融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