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想到“我和我的祖国”这六个字时,每当与朋友们在一起叙述各自生活变化和现在的幸福时,每当走在祖国各地欣赏到美丽风景时,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尖端科技获得成功的画面时,我都会由衷地泛起“我爱我的祖国”这一心声。回顾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更燃起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纺织工业经历三大阶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纺织工业经历了艰难起步——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历程,已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消费和出口第一大国,正大步向纺织强国迈进。
艰难起步:新中国成立时,百业凋敝、百废待兴,国家通过对上(海)青(岛)天(津)等地的纺织厂和纺机厂进行公私合营或收归国有的方式形成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基础,艰难地起步。1949年总产值48亿元,1950年为55亿元。
快速发展:“一五”至“二五”前期,国家投巨资在北京、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棉纺织厂、毛纺织厂、麻纺织厂、丝绸(织)厂、印染厂、针织厂和纺机厂,全国纺织工业进入第一个快速发展期:1959年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达252.9亿元,比1949年增长4倍;后来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历史因素干扰,发展极其缓慢,1976年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347.1亿元,17年只增长37%。70年代初先后上马了上海金山石化、辽阳化纤、天津化纤和四川维尼纶等4个大型化纤厂并陆续顺利投产,化学纤维产量从1957年的200吨猛增到1980年的45万吨;同时,各地又纷纷建设了一大批各种规模的纺织厂。化纤与各种天然纤维的混纺交织,不仅大幅度增加了纺织产品的产量,而且大大拓展和丰富了纺织产品的花色品种,使纺织工业进入第二个快速发展期:实行了30年的布票于1983年12月1日正式取消就是这个发展期的重要标志,至1986年,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达933.55亿元,这个十年增长了1.7倍。
高速发展:从1986年起,我国纺织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跃上第一纺织大国巅峰
如果说,1986年以前,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靠传统纺织工业的内生增长,那么,1986年以后则依靠三次外延拓展和科技进步两股强大的力量,跃上世界纺织第一大国的巅峰。
第一次外延拓展——发展 “以服装为龙头”的三大支柱产品,服装行业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生力军
在国家宣布取消布票三年后,国务院又作出一项重大决定:将轻工业部的“中国服装工业总公司”划归纺织部,之后服装行业生产规模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仅仅十年后的1997年,全国服装产量就达到了136.9亿件,比1987年增长了5倍,平均每年增加11万件。2017年达288亿件。
服装行业的这种高速发展,首先是大大促进了各种面料生产的发展,进而倒推各种布、纱,特别是工业纺织原料化学纤维的大发展,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若没有化纤行业的大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纺织和服装的大发展;二是极大地满足了全国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后对衣着的各种需求;三是扩大了纺织品和服装出口。
第二次外延拓展——纺织部和农业部联手研究乡镇纺织企业与纺织工业的协调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各地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乡镇纺织企业是其中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它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同行恶性竞争,有些企业产品质量较差等。
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纺织部和农业部两部领导经协商,决定在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下面成立一个纺织委员会,对上述各类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向两部领导汇报。两部领导及有关司局处室经常沟通研究各地乡镇纺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慢慢出现了国有、集体、乡村纺织企业逐渐协调发展的好势头,不同所有制纺织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不同省市发挥各自的原料优势、市场优势、技木优势、管理优势,使全国各类纺织企业在当地纺织厅局和乡镇企业管理局的指导下,扬长避短,消除和避免了恶性竞争。
第三次外延拓展——赋予纺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权,改革纺织品配额管理,使实力较强的纺织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外经贸部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进行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的试点。当时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有出口实力的生产企业由外经贸部直接批给自营进出口权,广州绢麻厂是全国纺织行业第一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纺织厂;二是选择几个中心城市,由当地纺织工业主管部门将大型纺织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工业部门内的外贸公司(简称工贸公司),实行外经贸和纺织工业两个政府部门共同管理。1982年,全国纺织行业第一家有进出口权的工贸公司——“青岛纺织品联合进出口公司”正式成立。后来,相继又在几个沿海开放城市组建了新联纺(上海)、天纺联(天津)、广纺联(广州)、大纺联(大连)等工贸公司,至1993年底,全国纺织工业自营进出口企业477家。
但当时也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一些自营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到有配额的国家,没有配额,自营出口就难以开展。
纺织品配额,曾经实行了40多年(1962~2004年),它是发达国家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口纺织品的数量限制,当时在我国叫被动配额;那时我国对一些资源性产品(如两纱两布)出口去某些国家也实行出口数量限制,叫主动配额。改革纺织品配额管理是从主动配额开始的。
1994年4月5日,全国部分纺织厅局及企业座谈会在京西宾馆召开,商讨研究棉纺织行业如何快速解困事项。会上确定由13家大型棉纺织厂作为首批试点企业,直接获得两纱两布配额自营出口。获得被动配额的自营出口企业,一个个如虎添翼,直接进入国外市场,迅速全面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本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上去了,出口量虽然受配额限制无法增加,但带动了非配额品种的出口,出口效益提高很快。
在纺织工业三次外延拓展中,我以直接操作者的身份不同程度地都参与了。我深深感到国家和政府领导推动的每一项改革都非常不容易,但都获得巨大成功。
纺织工业三次外延拓展所取得的高速发展,从侧面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是受国际封锁主要靠自力更生还是打破封锁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未曾停步,主要得益于两点:第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第二,全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