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色单一的粗布,到五颜六色的高档面料,几十年来,人们的“穿”变得越来越精致,这离不开我国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在姑苏区沧浪街道银桥新村,63岁的李远征说起年轻时候的事业,他依然句句不离纺织厂和倾注大半辈子心血的浆纱机。
“浆纱机是纱线制成布料前给纱线上浆的机器设备,先进的浆纱机能让纱线更有韧性、更干净,这样才能织造高端面料。”在李远征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他翻看着自己的工作资料,滔滔不绝地说着最熟悉不过的浆纱机。
7岁时,因为发烧错打了链霉素,李远征永远地失去了听力。但他没有放弃自己,通过看老师嘴型、借抄同学笔记等方式,李远征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并进入机床厂,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在机床厂期间,李远征依旧保持着认真的学习劲儿,从技术员到工艺员,李远征和同事们一起,成功完成了C6136A车床和Z32K万向摇臂钻床的改型设计,让机床操作精细度提高了好几个台阶。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床厂“找米下锅”,找来了江苏省内自主研发的SFJ-180型浆纱机的产业化任务,李远征被选入研发团队,承担主要部件的设计工作。李远征虚心向纺织专家请教,刻苦钻研,其带头研发的浆纱机很快实现量产。
“老式的浆纱机功能单一,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服装产品档次普遍不高。”李远征说。要想织造出中高档的产品,当时只能依靠国外进口的浆纱机。SFJ-180型浆纱机让我国当时的织造不再“有求于人”,但当时已担任纺织机械厂副厂长的李远征并不满足,他不断研究,邀请专家、教授,先后设计7个方案供大家讨论选择,最终成功发明了我国第一台机电仪一体化的新型浆纱机,他也因此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获得江苏省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此后,李远征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主持研制的机电一体化浆纱机、浆丝机、浆染联合机系列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纺织部、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畅销全国并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耳朵不好,就要肯动脑筋。”谈起大半辈子在纺织行业上的成就,63岁的李远征用这一句朴素的话总结,不管是学业,还是工作,肯吃苦、肯钻研一直是他最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