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棉纱  纺织  阿克苏  人民币  服装  染料  化纤  环保  皮棉  服装定制  美棉  生态  不染色  染费  盛泽  中俄  卢比  丝路柯桥  缅甸  降税 

孙瑞哲在2019中国服装大会上的讲话

   日期:2019-10-16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浏览:21    评论:0    

直面新的变革,引入新的变量,迈向中国服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10月15日,深圳·大浪时尚小镇,中国服装行业年度盛事2019中国服装大会正式拉开了帷幕,中国服装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同期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做大会总结,以下为全文:

借助“2019中国服装大会暨中国服装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我们相聚一起,探讨“直面新变革、迈向高质量”这一重要议题。

中国服装产业不仅拥有孕育未来的无穷可能性,而且能够把种种可能性变成掷地有声的现实。这是我们的实力所在,是我们的信心所在,这种实力和信心,必将引发新的开始、创造新的奇迹,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行动也由此诞生。我们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70年来,我国服装产业逐步建立起了全产业链现代化制造体系,成为全球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一方面,服装产业依然在中国的国计民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在深层次上影响与决定着国家的面貌、民族的气质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在漫长而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服装行业穿越“新时空”,面临“新环境”,缔造“新境界”,践行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价值使命——中国服装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转型与提升的一面“显微镜”;更是“美丽中国”以衣为媒、“旧貌换新颜”的一面“广角镜”。不管是“点”还是“面”,“科技、时尚、绿色”正在成为中国服装产业更新自我定义的新标签。

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穿越“新时空”,中国服装行业完成了持续的时代跃迁。

首先,70年服装行业发展以品牌与市场为经纬。

建国初期,服装行业在手工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国营和集体服装企业,初步完成自给自足的产业体系构建。

改革开放头二十年,完成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第一次产业升级,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供给者。

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我国服装行业进入纵横国际市场及围绕品牌发展的第二次产业升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劳动合同法》施行及随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进入尊重劳动者、线上线下并举、跨国配置资源的第三次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市场消费变革加剧,对服装品牌的时尚引领能力和市场渠道掌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服装行业倒逼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其次,70年服装行业发展以进化与创新为主线。

市场经济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改革开放给服装行业发展营造了公平开放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服装行业是中国纺织及全部工业领域中市场化、全球化的先行者,引领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潮流。

务实创新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恰恰是服装行业创新驱动的写照,服装行业是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最为活跃的工业领域

产业精神是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并赋予服装产业丰富的精神内涵,即:实业兴国的爱国精神,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协同发展的团结精神,人才为先的人本精神。

二、面临“新环境”,中国服装产业的系统竞争力得到锤练。

首先,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的新环境体现在:

1、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2019年以来,国际贸易与投资低迷,世界经济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增速出现趋缓态势,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下滑并出现金融动荡。WTO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大幅下调世界贸易增长预期,预计2019年全球贸易增速将回落至2.6%。

2、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19年以来,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合理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仍然保持年初对我国经济增长6.2%的预测,但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市场信心有待修复,各界盼望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市场以及扩大开放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出台。

3、从产业发展“硬驱动”来看,科技进步带来转型新能量。

当前,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创新和发展范式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深度转变。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营销、服务、生产、研发等环节,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营销创新和品牌创新。

4、从产业发展“软驱动”来看,文化自信赋能转型新空间。

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映射在纺织服装行业便是“科技、绿色、时尚”,落实在纺织服装产品上即“技术美、生态美、生活美”,服装作为审美客体所表达的文化自信,正在赋能产品与人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关系。服装产业的发展动力,不仅在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需要,而且在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文化需要。

其次,中国服装产业的系统竞争力得以锤炼体现在:

1、坚守主业的“定力”得以加强。

面对市场波动和行业发展新常态,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回归主业、聚焦主业、坚守主业,以重视产品设计和品质、供应链协同、渠道优化建设,加快自身调整步伐,提升企业内生动力、承压前行。

2、持续升级的“进化”能力得以加强。

纺织服装产业是当今世界唯一完整经历过四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这体现了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创新性,通过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自我升级和进化。通过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变化,通过技术、制度以及文化等不同维度多层体系的构建和演化,中国服装产业的“进化”能力持续加强。

3、区域发展的“布局”能力得以加强。

一方面,国际产业布局能力得以提升。企业“走出去”进行全球产业链再布局,以及并购海外品牌拼搭品牌版图,加速了企业在产能、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深度链接国际资源;另一方面,国内产业布局能力得以提升。很多服装企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同时,国务院颁布了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18个,为服装行业市场拓展开辟了空间。

三、缔造“新境界”,服装产业的复兴伟力不可阻挡。

对于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倡议:

1、倡导“和而不同,融入世界”,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产业和服装品牌。

“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和”的关键,首要在承认不同。从世界产业格局中看中国服装业,“和而不同,和平共生”这一原则体现得很充分。

首先是“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生产分工日益细化,服装业生产布局、结构调整和升级不能脱离全球价值链单独进行。实现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问题。

其次是“不同”,要充分发挥中国服装业的比较优势。要在世界文化大同的背景下,生产出具有中国品味的产品,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优势。

2、倡导“内生驱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语境的中国服装产业新价值内核。

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阶段,时代的发展语境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不能脱离时代发展语境,而要借力知识经济大潮,加速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环保技术与文化创新创意的深度交融,促进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另一方面,不应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而应永久性地坚持“实业为本、新技术为器”的发展原则,夯实实业根基,倡导产业自身的“内生型驱动”与“高质量发展”,持续塑造“有底气、有底色、有底线”的中国服装产业价值新内核,而非“听风便是雨”,心多旁骛,以全然的互联网之“轻”与资本游戏之“轻”,偏废产业应当坚持的根基之“重”,匠心之“重”,以及富民强国的使命之“重”。

3、倡导“链式发展,生态融合”,建设富有联动效能的产业生态体系。

以“链”式思维取代“点”式思维,这意味着:

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位阶。中国有庞大的制造业、数量众多的品牌商,虽然产品质量、设计水平在持续提升,但利润依然比较低。要改变这种格局,我国服装业需要加大技术含量较高、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同时在整个产业链纳入科技、文化创新,提高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增值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步伐和水平。

重构从供应链到消费链的全生态与融合式发展。未来,我们应注重在整个服装产业内外部,建立高效的集成创新体系,优化人才、资本、设计、制造、零售等上下游生态,实现高效协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我们要建设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绿色产业链。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中国服装产业要进一步倡导基于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的生态设计理念,推广绿色材料、绿色技术和绿色消费,同时提升契约精神和诚信水平,推动建立负责任的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不断深化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提升中国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塑造“负责任”品牌新形象,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各位代表,中国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伟大历史与伟大时代的受益者、见证者与开拓者。伟大而厚重的产业发展历史,赠予了我们伟大的实业强国精神;伟大而激扬的新时代,赠予了我们宝贵的历史机遇与发展能量。未来,希望通过我们每一位同仁的努力和智慧,通过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与创新,携手共建,直面变革,更好更快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祝福中国服装产业,谢谢大家!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