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美双方先后发表声明宣布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全球金融市场、股债市、商品期货市场随之一片欢腾,投资者担忧情绪大幅缓解,ICE棉花期货、郑棉及涉棉企业看涨唱多成了主基调,再加上USDA发布的美棉出口周报释放利好,ICE主力合约毫无悬念的上破67美分/磅整数关口。
不过,在USDA月报继续大幅下调2019/20年度美棉产量、期末库存及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长足进展的情况下,ICE的上涨幅度显然大大低于预期,基金、多头、棉花企业表现的非常克制,主力合约既没有迅速打开68美分/磅、70美分/磅等整数关口(美种植业者认为棉价必须回到每磅75至80美分才是可持续的,只有达到这个价位才能获利,否则将大幅制约2020年种植);一些国际棉商、贸易企业也认为ICE表现的不给力。原因有哪些呢?
一是从中美发表的声明看,二者内容、措辞、关注重点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多少有些“自弹自唱”的味道,因此虽然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后续还需双方法律程序和签字通过,仍存一定变数,特别是美方对争端解决从单方面的执行机制变更为“争端解决机制”,一旦中国无法尽快加大美国商品进口或进口额达不到美方要求(或中方认为美减免关税太缓慢),很可能导致磋商“卷土重来”;
二是据中美公布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中方进口美商品范围并未提及棉花,因此一些机构、贸易商判断即有要求,预期数量也有限,一方面中国国内棉花供给相对充足,美棉并非紧缺商品;另一方面美棉价格竞争力不强,再叠加2019/20年度德州棉花品质下滑,对中国纺企吸引力有待观察。另外,如果仍采用“市场化”采购,对ICE、对郑期的影响不大;
三是全球经济形势不因中美贸易磋商取得进展而发生大的改变,棉花消费触底、企稳、回暖还需时日。中美贸易谈判一波三折的同时,美又对第二大经济体欧盟开火,将对欧盟出口美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再加上全球地缘政冶、战争风险较大;美11月零售增幅创7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和水深火热中的欧盟,因此ICE反弹随时遭遇“限高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