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岁末,全国内地棉价虽有小涨,但并未达到植棉农户的心理预期。今年新棉上市时,信息员在市场调查中了解到,江苏苏北盐城、南通一带的农民结合当地农产品产销行情和棉花生产成本,给出能接受的籽棉交售价是3.50元/斤,而最近的当地棉花收购报价却没有这么高。
一些公司虽然明白很难经济有效地把分散于农家的籽棉集中起来进行加工,但也不愿用超乎市场的价格吸引资源,且在采购原料上增加了价格调整风险因素的预案,如制定封顶价、控制库存周转量等。而私商棉贩上门收集散落民间的棉花,农民得到的实际收入还不如企业报价,其原因一是由于实际拥有的棉花资源少,私商棉贩能够收到棉花的量没有保证;二是收购过程中油耗和人工是固定的,这无疑是一笔固有的成本,经营者只有通过压重压价等途径去促进降低成本。所以,农户通常在家门口售棉,价格一般在3.00元/斤上下徘徊,多数棉农难以如愿。
于是,在江苏、安徽等长江流域棉区,持棉不多的农户开始处理棉花,比较多的是自轧加工絮棉,棉籽送小油坊兑油,絮棉送到弹花店加工棉胎、寒衣内衬棉等。信息员在盐城大丰走访了解了几家棉花加工店,店主反映轧花、弹花制絮目前的生意很好,已排到了春节,新送来的只能到春节后再加工了。一对来自浙江温州,在大丰做弹花生意二十四年的夫妇说:“这两年内地种棉花很少了,不少老农种点棉花自加工自家用,多出的出售给周边有红白喜事的人家,也有的备份存着,因为以后不一定再种棉花了,家中存些絮棉经济方便。”这对夫妇起早带晚一天可加工八至十条重量不等的棉被,一条加工费用90元左右,减去网纱简装等成本支出,夫妻俩可得工资收入700元左右。而问及一些送棉加工的农民想法,回答也是趁还有些棉花,加工自用备留,细算下来比卖给棉贩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