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提速,截至4月中旬前,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复工率普遍达到80%以上(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复工率较高),全国经济工作重心转向保生产、保就业、保出口上。
据海关总署数据,3月份我国出口1.29万亿元,同比下降3.5%。今年1-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5.9%。与1-2月相比,3月份出口降幅收窄了12.4个百分点;而3月份进口增长2.4%,增速与1-2月份相比变负为正。
与进出口超预期修复形成呼应的是,4月份以来我国棉花、棉纱、坯布、服装等市场和价格进入企稳、反弹通道(CF2009合约盘面价格从10470元/吨反弹至11750元/吨,涨幅达到12.23%),涉棉企业、投资者信心逐渐回升。随着棉花下游压力逐渐得到稀释、缓解,整个产业链有望4月下旬以后步入正轨。
有哪些因素支撑棉纺厂、织造企业有望率先走出“泥沼”,产销实现峰回路转呢?笔者归纳如下几点:
一是全球新冠疫情大范围爆发(欧美等国成为“震中”),中国由于实行严格的封城防控举措,最先控制住了疫情,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恢复。
二是内销市场成为消费的“引擎”,有力的托起了纺织品、服装生产。一季度全球消费大幅萎缩,进而导致外贸订单骤减、航运需求下降,外向型纺服企业、贸易公司遭遇重创。但企业复工复产率迅速增长,截至3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到90%以上,中小企业的复工率也超过80%。
三是稳外贸措施落地,我国纺服订单企稳。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推出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打出政策“组合拳”,努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四是印度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疫情爆发,欧美等品牌纺服订单将流回中国。随着印度封国再延长至5月3日,出现纱厂、布厂、服装厂大面积停工停产及各大港口停摆的现象,接单能力、交货能力断崖式下降。巴基斯坦、孟加拉等纺织大国疫情形势也不乐观。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放缓迹象,多国领导人开始探讨放宽措施,以缓解经济压力,而美国也计划按下“重启键”,因此采购商、零售商订单或将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