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0日,辽宁全省口罩日产能已达1340万只,累计产量2亿只。在满足省内需求的同时,还为全球抗疫贡献辽宁力量;截至4月14日,辽宁省出口至日本、意大利、匈牙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口罩达3830万只,防护服达158.6万件,呼吸机超过3600台,CT机和DR机约300台。
危中见机、化危为机,为支持境外疫情防控同时带动防疫物资出口,辽宁省成立了由11部门组成的防疫物资出口销售联络机制,指导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办理、完善资质认证,为企业提供国外采购信息,扩大销售渠道,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出口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利用辽宁产业基础强,产品门类齐全优势,重点防疫物资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民用转为医用”的跨越。
跨越如何实现?
积极加强生产动员。辽宁省多次下发文件,动员重点防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建立了省应对疫情物资保障协调组,省市协同、部门联动,加快推进防疫物资保供工作,并联推进全省医用防护服生产基地建设对防护用品及原材料、药品、医疗器械、消杀用品、生活用品等5大类26种产品,实行动态监测,加强生产协调调度。
大力整合生产能力。一方面,强化生产加工、原料供应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协同对接。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一直坚持24小时倒班生产,设备利用率100%,预计1-3月份完成产值1.4亿元。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年产千吨熔喷无纺布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近日建成。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加快扩产转产,通过技术改造、增加设备、委托生产等方式,推动丹东华洋等14户企业转产防护服,辽宁浩宏、朝阳福康等近百户企业转产口罩;推动新松机器人、大连智云研发生产口罩机,目前均已批量下线,供应省内外企业。
今后如何发展?
借力疫情发展应急产业。东软医疗的移动CT、华晨雷诺的负压救护车、三生制药的阿尔法干扰素、欧姆龙的测温计、新松机器人的口罩机等产品不但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也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辽宁正在计划以沈抚新区、营口自贸区这2个国家级应急产业园区为抓手,以产业链条完善为依托,让更多企业投入其中形成集中优势。通过组织全省防疫物资企业生产,进一步优化关键物资生产布局,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细说一下“熔喷布”
熔喷布是口罩最核心的材料,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2020年3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介绍,面对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需求井喷,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相关中央企业加快生产线建设、尽快投产达产,扩大熔喷布市场供给,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辽阳石化的熔喷布产线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起来的。
人们常用的N95口罩和一次性口罩,防护能力不同用布也不同,前者多些,后者少些。
为啥供不上?除了需求量太大以外,这种产线对于技术的要求高,建设成本大,与口罩制造相比发展起来并不容易。
目前辽宁省大连、丹东、辽阳、本溪等地具有熔喷布生产企业,近10家,日产能约1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