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20全国两会正式开启。
过去几个月,中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受外界关注。
今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以及“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与此同时,今年也是“纺织强国”目标达成之年。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此次全国两会,即是观察特殊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也是广大纺织服装决策未来经营部署的重要风向标。
近日,在“2020年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从修复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安全、巩固产业地位三大方面提出了诸多当前纺织服装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的政策建议。在全国人民已然开启2020两会时间的此刻,让我们从这三大方面切入,一起走进那些你我他都关心的纺织热点话题。
01
话题一
“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纺织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科技应用和时尚发展的重要产业,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近些年来,我国纺织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纺织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纺织工业将成为中国最有潜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工业部门之一。
对应建议:关于加大对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引导与支持的建议
纺织行业在转型升级中,须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等行业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壮大行业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具体建议:
一、加大对纺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励硬核创新,减少卡脖子项目,实现自主可控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是我国纺织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仍相对薄弱,行业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相对不足,创新中心布局不够完善,制约着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纺织行业工业强基项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力度,合理扩大现有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适时推进纺织行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完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扩大建设领域布局,增设高端纺织品创新中心。
二、建设跨纺织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于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纺织工业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核心,对促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支持纺织行业建设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行业制造资源的汇聚共享、优化配置与高效协同,打造行业数据枢纽,打通企业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数据孤岛,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产业创新变革。同时建议培育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新模式,提升纺织产业链网络化协同能力和应对公共紧急突发事件能力,并对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落地应用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三、建设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支撑行业数字经济发展
纺织行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巨大的数据处理需求,承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大型数据中心将是纺织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建议支持纺织行业建设大数据中心,并与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大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行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提升数据资源管理能力,为行业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等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数据有序共享,全局流动,充分使用,释放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
02
话题二
“棉花以及相应的国际供应链优势问题”
棉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纺织原料市场的焦点话题。2011-2013年,棉花三年临时收储期间,国内外棉花价差最高达6000元/吨,对我国棉纺织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巨大压力。2014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国内棉花价格逐步回归市场,内外棉价差开始缩小。同时,国储棉开始去库存,从最高1000多万吨已经降至目前合理水平,我国棉纺织行业为国储棉去库存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近几年来,棉花及棉纺织产业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是棉花种植在新疆高度集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疆棉花2019年产量达50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4.9%。据新疆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2019年底新疆棉纺纱锭规模达1991万锭,约占全国纱锭总数的16%左右。与此同时,在市场的作用下,加之国家对内地植棉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较弱,疆外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萎缩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新疆棉制品现在受到一些品牌商的限制,影响出口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体削弱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
对应建议:关于促进棉花及纺织产业健康发展的再次建议
受政治形势、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疫情影响,棉花及棉纺织产业内忧外患,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国纺织业的棉花原料受进口配额限制,长期与国外存在价格差异,大大增加了棉纺企业的采购成本,使我国的棉纺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我国棉花种植的区域性过于集中,容易形成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对单一地区的过渡依赖,不利于我国棉花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三是叠加疫情的严重打击,除防疫用品外的纺织品及服装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从产业链终端迅速传导至上游,很多棉纺织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四是中美贸易摩擦在后疫情时代的延续,有可能将进一步加大棉花、纺织及相关装备行业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将会给产业带来严重后果。
具体建议:
1.从“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跟进”的角度出发,立足棉花种植、纺织、服装的全产业链发展,做出更加优化和合理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的提前预判和综合研究,制订合理、可操作、可持续的棉花及棉纺织扶持政策。
2.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内地棉花种植扶持政策,鼓励适度恢复长江、黄河流域等棉花历史主产区种植规模。不仅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还要充分考虑纺织产业安全问题。
3.积极推动棉花管理体制改革。鉴于形势的紧迫性,尽快放开棉花进口配额,若短时间内无法放开,应提前公布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的预案,取消滑准税;并根据市场情况提前公布储备棉的轮入轮出预案,增强我国棉纺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03
话题三
“培育自主品牌”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与品牌强国相差甚远,甚至世界500强中,国内纺织行业也只有2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品牌意识的增强,国人消费自主品牌的信心与民族文化自信亟需加强。品牌兴则产业兴,品牌强则中国强。
对应建议: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引导与支持、提升自主品牌消费信心与国人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整体消费能力优势明显,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有待提升,国人消费自主品牌的信心与民族文化自信亟需加强。拥有一批优势自主品牌,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商业竞争中拥有绝对市场份额、拥有定价权和发展话语权。
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数据库建设。将自主品牌产品市场销售额、平均销售单价、品牌建设投入额、专职从业人数等指标调查纳入国家统计序列,为客观、科学评价自主品牌建设情况提供数据基础支撑;支持行业组织和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数据库,以重点品类、代表性企业为重点,连通产业链上下游加工制造品牌、终端消费品牌数据资源,推进优质品牌资源对接;实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工程”,形成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估、针对性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水平。
二是加强品牌培育。引导更多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建立与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着重产品品质提升、创新创意与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管理能力;培育一批优秀“国潮”品牌,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品牌“国家队”,持续提升中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产业链制造端布局,同时注重发挥个体与集体的联动作用,将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培育与区域品牌建设相结合;出台具体优惠政策支持自主品牌、龙头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建立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库,对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给予特别奖励和扶持,让工业自主品牌企业也能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若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与时俱进,重视“创意设计+智能化”“营销管理+数字化”等新时代紧缺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是加强推广宣传。建议加强对围绕“中国品牌日”开展的行业专题活动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国品牌日、大型展会、时装周等专业化平台的作用,同时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渠道,注重高效化、广泛性传播,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优势自主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支持行业开展优秀品牌案例故事推广、纺织工业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活艺术展、走进博物馆、走进非遗等活动,培养全社会对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新面貌、新优势的新认知,培养自主品牌消费信心。
04
话题四
“扶持实体商业”
新冠疫情对传统品牌门店带来致命打击,服装品牌大面积关店,但租金、人员等费用成本依旧存在,实体零售首先自身必须抛弃原来固守的经营模式,但同时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对应建议:关于扶持实体商业的建议
传统品牌门店受电商巨大冲击,网购潮导致消费者分流,传统百货业面临洗牌困境。除此之外,商业街区域地价上升,沿街商业门面租金大幅提高,大部分品牌门店客流日减,收益日微,衰落日见。此外,在税负方面也面临不公平待遇。这次疫情对今后品牌门店的渠道运营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重新定位。
具体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有传统文化的意识,要有扶持品牌门店的具体政策,要有关爱传统商业街的有效措施。城市建设应保护传统商业街的历史建筑,保护其独特地标空间环境,这是城市空间艺术的精华。政府商贸、文化、城管等部门应利用历史文化建筑景观,烘托地方商道文化的气氛,放宽节假日人为管制,活跃商业街繁茂景象,营造节假日喜庆气氛。
二、传统品牌门店不仅受电商冲击影响很大,又因沿街商业门面租金的大幅提高,盈利越来越差。建议政府给予传统门店低门槛、低利息的贷款,消除金融领域对传统商业实体店的隐性壁垒,真诚热心给与传统品牌门店关心和支持。
三、传统品牌门店与电商的税负不公平,电商始终免税,实体店持续征税。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商业门店资金的扶持优惠力度,让百货业享受与电商同等或减半的税收待遇。商业街品牌店是帮助政府减缓就业压力,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有效渠道,而工资、保险、福利让企业不堪重负,建议政府对规模型传统商业门店,给与就业奖励基金,给与财政补助,让品牌门店增强与电商竞争的实力和勇气。
05
话题五
“产业工人成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要求,而这一切离不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单中,我国企业数量达到120家,仅次于美国的126家,排名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强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对应建议:关于推动职工文化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影响重大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体现了新时代职工文化对于全面提升我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对新时代职工文化的理解差异,职工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也千差万别,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解决,将影响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影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乃至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具体建议:
1.在政策规划上做出全面安排,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引领。
2.在战略布局上,将职工文化纳入与企业文化同等的战略地位。
3.在活动形式上,进一步丰富传播先进职工文化的载体。
4.在管理实践中,凸显新时代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
5.在重点环节上,加大学先进做先进的力度。
6.在重点环节上,加大学先进做先进的力度。
7.在制度体系方面,形成完善的职工文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