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淄博市陶琉轻纺产业发展中心发布淄博市纺织行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自2月中旬,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政府出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政策举措,淄博市纺织行业运行总体呈现了积极向好态势。但是随着国外疫情的爆发,除了医用无纺布外,其他子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打击,最严重的是外贸企业,短期内出现客户撤单现象,给今年外贸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预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化纤产量达到1.1万吨,同比增长22.0%,布产量达到7338.6万米,同比减少18.2%。全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7.24亿元,同比降低40.0%;国外贸易纺织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1.03亿元,同比降低8.3%,服装产品进口口总额为5.15亿元,同比降低24.4%。
国内外贸易受冲击线上销售仍是主流
从国内看,市场受影响的时间主要是2至3月,体现在两个方面:春装销售的窗口期大幅缩短,基本不存在追单的情况,春季服装积压已成定局;夏季服装的订单需要观察,由于资金流的问题,很难出现爆发式的订单增长。从国外市场看,由于海外疫情发酵,外贸企业出口生产受到影响,部分订单减少或取消,使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加大,处境非常困难。一些外贸企业为了寻求新的生产空间,主动将视角瞄准国内市场,积极与知名企业进行上下游对接,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疫情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影响趋向两极。生产抗击疫情物资的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例如山东淄博华业无纺布有限公司和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卫生、个人防护卫生用无纺布需求大幅增长、订单饱满、供不应求,而其他领域例如工业、建筑用纺织品则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于全球范围内对医疗防护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医用纺织品及防护品生产企业对全年经营情况依然保持一定的乐观。
线上销售仍然成为主流。1-2月份,在无法正常营业的情况下,像幸运风、海思堡、金浩等很多企业都选择了线上渠道开展部分产品的销售。据不完全统计,1-2月选择市场电商销售占比增加的比例为35.48%,比去年12月的16.13%,上升19.35个百分点;选择商户电商销售占比增加的比例为18.06%,比去年12月的7.09%上升10.97个百分点。3月份,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淄川纺织服装城、周村纺织大世界等专业市场陆续复工,但复工率仅为30%,虽然市场电商销售占比开始下滑,但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而商户电商的销售进一步上升。
企业转型发展应变能力增强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淄博市一些纺织服装企业通过努力探索、开拓创新、成功转产从事口罩、防护服以及其原辅材料生产业务,为抗击疫情提供相关物资,比较典型的是海思堡集团,作为一家牛仔服装生产企业,从2月8日接到市政府任务,到1000件防护服完成捐赠,前后只用了3天时间,海思堡依托“互联网+”重大工程——全球服装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服务支撑平台,快速实现防护服的产品设计、研发及柔性生产制造。4月3日,海思堡集团旗下的山东尚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产品(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出口销售证书,获得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权。可见,淄博市的纺织企业近年来的转型发展,市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
化纤行业运行波动较小。1—2月份,全市规上企业化纤产量达到0.7万吨,2月份比1月份略低,但产量基本上与去年12月份持平。春节和疫情期间,作为淄博市两大化纤企业齐鲁腈纶厂和岜山集团,除了岜山集团因规避风险、政府限制开工停产10余天以外,都加足马力,全面开工复产,3月份化纤行业生产平稳,市场和订单比较稳定,产品主要销往福建、杭州、上海等国内市场。
订单不足、销售不畅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
据了解,订单不足成为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首要困难。根据调查结果,60%以上的企业反馈存在订单不足问题。此外,由于疫情仍未结束,商业实体尚未全面恢复正常营业,客流量也较正常时严重偏少,销售渠道不畅是内销企业现阶段面临重要问题。出口企业除了订单下滑外,也出现了货物在海外滞港或被拒收的情况。
受疫情影响,很多纺织企业由于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出现库存骤增、成本负担增多、资金链紧张的情况。3月份,市陶琉轻纺产业发展中心对全市化纤、家纺、丝绸、服装、产业用纺织品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库存现象,丝绸产业库存量占产能的38%,化纤、家纺、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等子行业库存量占产能的2%-15%,服装外贸出口企业库存量占产能的20%左右。
对此,建议相关企业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谨慎安排生产负荷、原料库存及投资项目,大力防控资金链风险,努力保持低速平稳运行;企业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大数据的应用,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