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议适用产品清单
为推行「印度制造」及「自给自足」政策,印度政府近期研议对进口产品实施关税或非关税贸易障碍,以减少自国外进口,措施包括调高关税、实施进口许可制、扩大边境查验及制定产品强制检验规定等。
为研议产品清单,目前印度商工部透过公协会征询产业界品项约1,173项(含石化、纺织、电子、玩具等对中国进口依赖高之产品),产品清单将缩减至200至300项,并将续与财政部、石油部、纺织部、电子信息技术部、电信部、钢铁部、消费者事务部等相关部会进行意见沟通协调,草案获印度内阁同意后,将公告周知并据以实施。
可能涵盖之产品范围
综整印度政府欲达政策目标及对应之可能产品范围包括:
防堵中国低价及劣质产品进入印度市场:自中国进口且进口额低于1亿美金之产品(如纺织、玩具、化学品、钢品等),许多产品之市占率已高达90%;另部分产品因被列为「不重要进口产品」(non-essential import),已于109年2月1日印度「2020-21预算书」中公告调高关税。
推动进口替代及在印度制造:产品以自中国采购进口金额较高品项,如电信设备及个人计算机、太阳能面板及设备、半导体、电子零组件、锂电池、使用于冷气机、冰箱之压缩机等,占印度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9.7%。此外,进口金额在1亿至5亿美元之间产品,包括有机化学、机器零组件、电机设备、机车零组件等,中国的市占率平均亦达50%以上。
综上,预期印度政府可能延续2020-21年预算书之贸易政策,提高上述消费性电子成品之关税(以印度国内有能力供应为主)。推估印度政府采取关税及非关税贸易措施,其效果可能侷限于贸易替代效果,并无贸易创造效果,如在中国之太阳面板及设备生产厂商,受欧美反倾销及反补贴措施影响,可能促使中国厂商转移至东协国家生产,并利用东协与印度签署之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优惠出口印度。
初步评估对我国厂商可能之影响
2019年我国对印度之出口金额为32.82亿美元,占我国总出口的1%,其中塑化产品、机械、钢铁及纺织等为我国出口印度主要产业,印度采行关税及非关税措施恐不利我国厂商拓销当地市场。
另一方面,倘印度调整关税贸易政策为长期措施,因调高关税造成本地制造厂商之原料进口成本上涨,可能迫使我国零组件厂商在品牌厂的要求下赴印度投资或调整原料供应来源,如转由已与印度签订FTA之东协国家或日、韩等地供应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