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以来,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持续受内、外两股力量的双重挤压,伴随着需求端的挟制及成本面的制约等因素持续发酵,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出口、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放缓,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制约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产能过剩大而不强
在纺织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上的矛盾令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的问题日渐凸显。60年前,我国只有500多万纱锭,占全球总量的5%;30年前,我国产能到达1800万纱锭,在全球占比上升至11%;10年前,我国产能超过1.2亿纱锭,每年以接近甚至超过10%的增速猛增,产能达到全球产能的50%以上。到2012年,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药力消退,纺织行业走上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道路。当下赶上贸易战叠加疫情,市场运营环境恶劣。
原料制约腹背受敌
基于原料成本占据纺纱成本的7成左右,不难看出来自于原料市场的制约性,由此纱线市场价格变化更多来源于“棉花”。由纱线市场价格趋势与棉花市场的走势对比,两者保持高度的一致。年后,疫情却造就了不同以往的趋势。棉花自3月筑底后,走上了恢复自身估值的道路,但纱线价格却一路向下。原本两者平行涨跌的行情,随着需求端的限制爆发,两者价差逐渐拉近,纺纱利润无法保障,亏损已是司空见惯。归于原料持续的依赖性是行业步履维艰的直接原因。
劳动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竞争力趋弱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早些年诸多企业,一窝蜂的奔向东南亚,就是因为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去东南亚本来就奔着节约成本去的,结果短短几年就变得昂贵了。就拿我国与越南的最低工资来做比较,相同的是,我国与越南的最低工资都是出现了持续的上升,但从上升的势头上来讲,越南的增幅已经逐渐赶超我国。越南较中国最低工资由相差3倍,到不足2倍。
但从纺织板块来讲,我国纺织工人的工资依旧是越南纺织工人的3倍以上。在水电、土地、关税等方面的便利,原材料成本仅是国内的8成左右,着实吸引了诸多国内大型企业奔赴其投资建厂。越南虽曾经自称南天小中华,但对于工作的态度和行动则和我们截然不同,越南的工作效率太低了,能磨洋工的就磨,能划水的就划水,中国一个人能干的,越南要1个半甚至2个,再多也有可能。生产效率低下,但时即便如此,在越南投资建厂,其综合成本依旧要低于国内15%左右。生产及财务成本持续上升是行业优势丧失的基本原因。
资金限制犹如困兽乱斗
纺织行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资金缺口过大,企业运营得不到保障是困扰发展的难题。主要表现,全国纺织行业资金短缺,导致了计划难落实,缺钱买原料。
在避险以及回款压力下,原料备货下降,资金状态的恶化导致了债务上连锁拖欠和生产滑坡。
通过观察纺织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息支出以及亏损的总额可以看出,虽然利息的支出自14年之后的话逐渐的收缩了,规模性以上的工业企业亏损总额却是逐年上升,越是亏损资金越是紧张,规模型的企业都已是如此,中小型企业又如何能够冲出围拢?
需求困境何时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由海外的需求环境来看,疫情持续发酵至今,就失业率来看,海外国家从早期的复工影响防疫,不复工影响经济,到现在积极的复苏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变化。美国却是早早的就已经站好队伍,表示比起防疫,经济更重要。在疫情还不明朗的时期,也就是自4月中旬发出复苏经济的信号,下旬就开始复工,复工叠加大规模的游行等因素,疫情持续出现反复。失业率从4.4%暴涨到了14.7%,虽然当前已调头好转,失业率有所回升。另外观察印度与欧盟,其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
在国际市场当中,欧美最为我国中重要的外贸市场。由4月开始,一揽子的刺激政策,在复工复产后已有成效,由欧美消费者信心来看。自急迫的复工后,6月的失业率出现好转,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有所提升,却依旧偏低,要低于往常的正常水平,拐点未至但已经走在恢复的路途上。欧盟的情况,可谓是如出一辙,却距离完全恢复依旧有较长的距离。
另外由工业生产指数来看,5月份可谓是最沉迷的低谷期,6月欧美工业生产指数急速回升,这得益于美国重视经济,但疫情依旧严峻,这不是玩笑更不是赌气,从消费信心的建立到需求的回归依旧有较长的距离。
经济:粗放VS精细
国内纺织行业走在粗放型经济体系的道路上,国内内销的产品品质一般,但是他体量大,物美价廉,最终流向了批发市场。也就是在疫情期间,更多的企业出口转内销以后,针对国内市场,生产的产品降档降价,增强核心竞争力。
外销的产品质量高,具备环保认证,输出欧美国家。欧美国家进行来料加工,创造的品牌、奢侈品进入了连锁商超,一部分回流国内,且具有高端私人定制产品。
整体来看,精细型的经济更能够创造利润,而我们只是处于一个基础的加工环节,缺少国际性大品牌的认证,由此更多的利润已经被带走。就是目前的经济形势,我国已经走到由外而内、精细化发展的关键时刻。粗放走向精细纺织产业升级的必经过程,贸易战、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产业升级,期间势必伴随着优胜略汰这个艰难的抉择。
综合来看,纺织行业亟待转变,但这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的到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去完善。路在脚下,是距离;路在心中,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