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处于新疆棉花采摘告罄之时,长江及黄淮流域棉区新棉采收工作仅完成过半,尤其是长江以北、黄淮以南等地棉花尚处叶绿花红当中。截至目前,当地多数植株才见吐絮,部分散户自开秤以来未曾交售过。
据资料显示,尽管今年内地植棉面积出现下滑,但仍占全国份额的20%左右。又因为新疆棉逐渐成为市场供应主流,导致内地棉规模渐渐减少。
当前,霜降已过,由北而南气温下降。在霜寒侵袭下,内地在田籽棉均将遭受品级质量下降影响。据了解,由于现在内地棉花资源少,加之棉花市场放开后检验方法有所改变,籽棉采收管理不再有1-7级的细分,而是多以3-4两个品级,即稍好一些的早中期棉、色白棉按不等纤维长度分为329-328级、429-427级,多数厂家按以上两大类来接受加工,至于加工轧花前的挑三丝、剔异杂等等,只能将显眼之物挑出,而棉纤维的基础品质是没有改善的,这也是棉市开放后给棉花品质形成的一大制约。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当地棉花由于品种、茬口、肥力等因素采拾交售进度参差不齐,越往南采拾交售进程越慢。而在风寒气候环境下,棉花品质也受到一定影响,历史经验加理论标准,“霜降”后离田籽棉自然掉落0.5-1级,“霜降”后采收的叫“霜黄棉”,而且棉花的衣分、色泽、棉籽含油率都会下降,反映到收购价格上,每500克籽棉收购级差至少0.20元/斤左右。
如今内地棉分级比较粗放,只有“好”、“差”之分,部分散户或零星收购的加工企业一次性混收、混加、混卖年度棉花的现象仍普遍,用棉企业如何从标准质级去验收困难较多,通常情况大型纺企早已以采用新疆棉、进口棉为主。
初步测算下来,年度内地棉总产量可达100万吨以上,这个数字或许并不引人注目,但其内在品质的日益下降,应引起业内关注。